冼夫人文化研究

考究凭实据 辩证著新篇

——郑显国研究专著《冼夫人全史》述评(一)


何火权
  我市冼夫人研究专家郑显国著的《冼夫人全史》一书,注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史观对冼夫人相关的基础性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该书史料翔实,全景式地对冼夫人研究界关注的问题作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就相关问题作出系统性的回答,书名称“全史”,确是名副其实。从这本专著可以看到,郑显国对冼夫人研究的执着坚韧,有一种务求真相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求真求实的文人风骨,确实很值得称道。
  一、涉猎广博,内涵丰富,《冼夫人全史》以全景式的研究展现了基础性探索成果
  郑显国是我市比较早就参与冼夫人研究的学者,1990年茂名市冼夫人研究会成立时,他便是研究会的成员。他积极参加该会的研究活动,撰写学术论文,发表在该会各期会刊《冼夫人研究》;1991年、1992年被评为“研究会工作积极分子”,撰写的论文《冼夫人故里探讨》1993年被该会评为二等奖。论文《冼夫人与高凉》被评为1997年度茂名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随着研究的深入,郑显国在阅读学习冼夫人研究界前辈的书籍中,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不少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于是萌发了写书出专著的念头。从1996年始作准备,先是到茂名市图书馆及从各次会议资料汇编中搜集资料,又先后多次到电白山兜丁村、高州长坡和雷垌等地实地考察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10余年的准备,其专著《冼夫人全史》于2006年11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冼夫人全史》是一部综合性的冼夫人基础性问题的研究专著。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冼夫人功绩及造就冼夫人历史功绩的原因;第二部分就冼夫人的出生地、墓地、姓和名、生卒年及活动区域等分别论说,是全书的重点章节;第三部分对冼氏家族和冯氏家族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第四部分是附录,收录有冼夫人年表、冼夫人庙,相关传记、庙碑铭的注释及译文,重点是有关疑义辨析。总体上构成了一个深入全面的研究系统,对冼夫人相关基础性问题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得出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的结论。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人物和相关事件进行分析,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如对冼夫人的历史功绩,一般研究者都是根据《隋书·谯国夫人》的记载,进行归纳、分类,对冼夫人爱国统一、平乱安民、汉俚融合、爱护人民、惩治贪腐等展开,只注重传记原文的解释,而很少作深层解读。郑显国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深入研究,从造就冼夫人的社会环境条件和个人才智品德方面展开,这样交代冼夫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当时的社会形态,封建王朝的羁縻政策,特别是南北朝大分裂大动乱的背景,广大人民群众在苦难中希望国家统一、生活安定,这样展开论述就显得深入和全面。冼夫人一生的追求,与人民的愿望和社会潮流相结合,因而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些分析都是非常中肯的。
  书中各部分内容都在论述相关问题时既展得开,又有深度,不是简单的罗列历史,或者就冼夫人故里、墓地、姓和名等就事论事,而是广泛地多方面地搜集材料,从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和结果进行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说服力。如对山兜冼夫人墓考证其真实性,分别从历代史志记载和丰富的文物实证进行分析。在志书记载方面,既有《太平寰宇记》《广东通志》《高州府志》《电白县志》等充足的史志资料,又重点写了两广总督阮元派仪克中到高州府访查“金石”的相关记述,把仪克中在山兜采访冼氏墓的见闻及诗作作了具体详细的分析,这样确认冼夫人墓的真实性更有权威。在文物实证方面,是实地考查,可信度更高,作者曾先后10多次到山兜考察冼夫人墓地遗址,利用当地的考古挖掘出土了大量文物作为文物实证,这比冼夫人研究前辈王兴瑞、陈祖辉专著中利用的文物记载的更多、更具体,因而更有说服力。
  在附录部分,内容丰富,从中可以了解到有关冼夫人研究的更多层面的内容。从冼夫人年表中可以了解冼夫人一生的主要事迹及受朝廷册封的情况;对《隋书·谯国夫人》和崔翼周的《谯国夫人庙碑铭》的注释及译文,更方便读者阅读和对应了解其中内容。“冼夫人庙”这一节,介绍了市内外包括国外的11座著名冼夫人庙,这里有高州冼太庙、山兜娘娘庙,以及海南儋州宁济庙和马来西亚增江冼太庙等。附录中冼夫人故里史志记载原件的复印资料,也占了比较多的篇幅,这些复印资料既珍贵,又是有力的佐证材料。
  二、执着探索,务求真相,以辩证法及丰富的史料深入考证,结论令人信服
  郑显国在探求真相方面,花的功夫确实比一般的研究者多,他对每一个问题都注重广泛搜集资料,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最能说明事件本来面目的材料运用到书中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仅举几个例子便可说明。
  对冼夫人的出生地进行考证,依据两个原则:一是要有充分的史料(历史记载);二是文物物证。基于此,分别从高凉的历史沿革、历代史志记载、古籍记载、名人的著作、诗词及文物古迹五个方面进行考证分析。做到引述史料充分,分析详细,理据充足,实为对冼夫人故里考证最有说服力的篇章。比如对高凉县、高凉郡、古高州的来历、沿革和变迁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高凉的历史沿革作为冼夫人出生地的重点内容来考证,其考证之详细、具体,说理之充分和无可辩驳,在书中有充分的体现。其考证均有出处,有正史或地方志书和相关资料为证,不像一些研究者那样没有依据而信口开河。这是在冼夫人研究史上,花比较多的时间,用较长的篇幅把高凉县、高凉郡的来龙去脉和历史沿革弄清楚。从西汉设立高凉县起,一直将各个朝代设置郡、县、州、府等一一列出,一直讲到民国和当代。同时,把古代的地域与今天相对应的地方进行介绍,虽然读起来觉得烦琐,但却花了作者相当多的功夫,把各个朝代的地名、地域,以及治地沿革等都弄清楚,确实不容易。比如古高州与今高州之分,古高州与高凉的联系与区别,分析梁代的高州设立的背景、来由、性质及辖地,了解到梁大通中(528年)于高凉郡立高州,治所在由安宁县改名的高凉县,治所在今阳江,直辖十郡。重点解释了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今茂名地区所辖地域的变迁,这样对照“冼夫人高凉人”,其故里便很清楚无误地确定在今天电城镇山兜丁村。(待续)
  (作者系茂名市政协文史专员、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海南省冼夫人研究会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