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彭村善治”

看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必备能力


车丽珍
  高州市南塘镇彭村曾经是有名的“落后村”,道路泥泞狭窄,治安问题频发,集体年收入仅1400余元。如今,该村却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八项“国字号”荣誉,实现了村容整洁、民风淳朴、产业兴旺的华丽转身。这场深刻蝶变背后,村党支部前任书记吴国杨展现出的素质,为新时代村级党组织书记的素质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政治引领力是村级党组织书记的首要能力。2008年,面对彭村沉疴积弊、人心涣散的艰难局面,乡贤党员吴国杨回流上任。他以党建为突破口,召开党员大会,提出“彭村为何落后”“如何发展”“党员何为”三个关键问题,激发了党员的责任感。他深知“给钱给物不如建强支部”,个人捐资200余万元,十余年如一日狠抓党员教育培训与作用发挥,将涣散的党支部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这表明,优秀的村级党组织书记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与组织能力,善用“三会一课”等制度载体,以“党建+”模式统揽全局,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乡村治理方向正确、动力充足。
  治理创新力是村级党组织书记的核心能力。彭村以党建为引擎,构建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治理网络。在自治方面,打造“四议两公开”“周三有事你来说”等平台,建强法治民主议事厅与议事组织,实现“村事民议、村事民治”;在法治方面,借助“一村一律师”、普法公园等载体,将法治思维融入议事决策与矛盾化解;在德治方面,以“良心秤”为诚信象征(村集体鱼塘面向全体村民及游客开放,鱼秤及鱼款箱无人监管,但人人诚信过秤付款),开展“文明家庭”“好村长”“好媳妇好家婆”等评选活动,设置“好人好事榜”“义工奉献榜”,用身边榜样传递正能量、涵养良好乡风。吴国杨将制度要求内化为村民的价值认同,让“无人监督的良心秤”和“人人做义工”成为彭村的亮丽风景。这说明,村级党组织书记要精通“三治”精髓,具备搭建平台、创新机制的能力,善于将治理目标内化为村民的共同追求,激发内生动力,使治理效能深植于乡村沃土。
  廉洁公信力是村级党组织书记的立身之本。彭村提出的“贪一罚万”廉洁宣言令人震撼。吴国杨深知自身干净才能凝聚人心、担当重任。彭村新班子上任第一天便向村民立下庄严的“贪一罚万”承诺:“谁贪污公家一元钱,全体村民罚他一万元!”这绝非空洞口号,而是以吴国杨为代表的村干部用十几年如一日的清正廉洁去践行的庄严承诺。通过“三务公开”、引入“五老”监督、群众理财小组等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彭村“给一做二”的干事精神(村民捐1元能办成价值2元的事,源于干群同心、义务投工)和“良心秤”的诚信实践,都源于干部廉洁带来的信任。这提醒我们,村级党组织书记唯有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方能凝聚民心、担当重任,为乡村善治奠定最坚实的信任基础。而一旦在廉洁上失守,必然威信扫地、人心涣散,任何宏图伟业都将成为空谈。
  资源整合力是村级党组织书记的担当之钥。吴国杨作为彭村的“领头羊”,视野开阔,上任后聚焦村容民风转变,用市场化思维破局。他充分利用自身多年经商积累的资源网络和信息渠道,成功为村里引进佳丰制衣厂。他主动穿针引线,精准匹配投资方需求与本地劳动力优势,甚至动员亲属提供闲置厂房,积极协助招工,以诚意打动企业,不仅带来投资,更引入了高素质管理团队,为乡村注入了宝贵的人才和产业动能。这表明,新时代的村级党组织书记,不仅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更要具备开阔的战略视野、敏锐的市场意识、强大的资源链接能力和现代管理素养,为乡村引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活水”,在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新赛道上为乡村振兴开辟新局。
  彭村从“落后村”到“文明村”的转变,生动展现了村级党组织书记卓越素质能力对乡村善治的重要性。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干。我们要在选拔上注重“双好双强”标准,培育更多具备政治引领力、治理创新力、廉洁公信力、资源整合力的村级党组织书记,激活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让更多乡村实现治理有效、活力充盈、和谐有序的振兴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高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