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今昔巨变油城墟

罗启亨(市区)
在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的西出口旁边,在一个时花绚丽的花圃上,坚挺地立着横向排列的“油城墟”三个大字,在花圃之上还设计了两组雕塑,一组是手持铁锤、钢钎正在修铁路的工人雕塑,另一组是荷着镢头、铁锹在开发矿山的工人雕塑。在离几米远的路边,又立着竖向排列的“金塘镇”三个大字。从此招牌至金塘镇政府驻地——油城墟距离1公里多,此路段将原有旧路重新扩建为四车道的迎宾大道,大道两旁设有人行道,道旁间种有异木棉、凤凰花、紫色风铃、蔷薇等不同花期的花卉,一年四季都鲜花灿烂,绿意盎然。在此路段内,设立有谭屋、金塘两个车站,每个站都同时修建有公共汽车站和观光旅游小火车站,车站建得新颖别致,只有4节车厢的小巧玲珑的小火车正停靠在金塘站旁,等待游客上车。在此路中点处的十字路口,一节疑似油城开发时使用过的火车头静静地停在一段铁轨上,火车头上醒目地镶嵌着“油城从这里出发”几个大字,好像在向游人诉说着油城的历史。
油城墟迎宾路诸多油城开发的元素,诱导人们自然去追忆油城建设的历史。不错,油城的确是从这里出发的。没有油页岩就没有南方油城茂名市,而勘探油页岩、开发油页岩都是从金塘镇(当时属金塘乡)开始的。上世纪50年代初,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发展工农业生产,离不开石油,石油是工农业生产的粮食和血液,而我国当时石油奇缺,1950年中国的石油产量是20万吨,而当年全球的石油产量是5.3亿吨,中国的石油产量在全球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国家通过调查了解,获取茂名地区地下藏有油页岩后,迅速作出了开发茂名油页岩,搞人造石油的决定。1954年冬,中南煤田地质勘探局茂名页岩勘探工区就在茂名县金塘乡黄泥塘村(笔者家乡)设立。工区利用罗氏宗祠云峰祠作机修房,利用一间北帝庙做化验室。工区用竹篱笆把罗氏宗祠周围的一大片坡地围起来,建设了一栋瓦面平房和一大批大茅棚,作为办公和工人住地。单身的钻探工人就住在工区的大茅棚里,带家属的钻探工人则分住在金塘墟附近的农舍里,笔者家里就住有一户。在工区旁边还修建了百货商店、汽车站和临时的小市场,为钻探队干部职工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以金塘墟为中心,钻探队对周围农田、坡地展开全面的钻探,隔几百米就有一个探点,钻探点延伸到方圆约20公里的地方,东至羊角,西至石鼓,整个矿脉都探个遍。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勘探,终于搞清了茂名油页岩的情况,油页岩矿分布在羊角、新圩、金塘、低山、石鼓、沙田六个片区,总储量达到50多亿吨,而且质地优良,表面泥层薄,适宜露天开采。1955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成立茂名页岩筹建处(茂名石油公司的前身),正式决定开采茂名油页岩,搞人造石油。茂名石油是“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全国各地十多万各阶层人士响应国家号召,奔赴茂名,参加南方油城会战。
首先开采金塘矿区,就是现在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所在的位置。金塘有大量村民自带锄头、铁锹、畚箕、独轮车、双轮板车,携带番薯、杂粮参加了茂名石油的开发建设工作。茂名石油公司从1958年试产出第一桶页岩油,1963年,由生产人造油转向以加工天然原油为主,至1992年,在完成累计开采1.02亿吨油页岩、生产292万吨人造油的光荣使命后,公司停止了开采油页岩炼油,转为专门加工原油,一路走来,茂名石化公司经过70年(1955年创建)的艰苦拼搏、砥砺前行,从白手起家,发展成为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18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为100万吨/年,拥有固定资产600多亿元,每年销售收入上千亿元,上交利税数百亿元的全国最大的石化基地之一。在茂石化公司的带动下,茂名市的工业类别也从原来比较单一的石油化工发展为现在的石化与港口工业、制造业、加工业、高科技产业齐头并进的工业格局。
随着茂名石油公司的建立,城市建设也跟着兴起。茂名市城区的建设实际上从1957年已经开始了。1958年8月,在原茂名县的南部设立茂名工矿区市,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茂名市,同年5月9日,茂名工矿区市定名茂名市。茂名市地域是从原茂名县南部划出一部分地方(属今7个镇)建立茂名市,原茂名县改称高州县(现高州市)。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茂名市代管高州、化州、信宜、电白四县。2001年从电白县划出一部分地方成立茂港区。2014年,撤销电白县、茂港区,合并建立电白区。至此,茂名市辖茂南、电白两区,代管高州、化州、信宜三个县级市。随着市管县职能的扩大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南方油城的建设也迅速加快。建市60多年来,茂名已由建市之初的两条(实际是两段)主干道、5平方公里建成区,发展成为今天的数十条主干道、130多平方公里建成区、数十个大中公园、水陆空交通齐备、内联外接交通线路四通八达、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000多亿元的城市。通过各界的努力,茂名还先后荣获最具魅力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名片。
为了报答金塘人民对页岩矿勘探、矿山开发所作的贡献,为了保存油城的记忆,结合广东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茂名市、茂南区决定将原金塘墟(包括紧邻的两个自然村)改扩建为油城墟,并以油城墟为节点,连接油城墟、露天矿生态公园一带7个村委会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油城墟工程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至2023年底基本建成,2024年进一步做好亮化、绿化、美化完善工作。目前,外墙未装修的房屋全部喷上墙漆,全墟地下排污水道已安装完毕,大街小巷全部硬底化,铺上沥青路面,全面调整、安装路灯,临街的建筑都安装了装饰灯光。全部大小道路边、宅旁能栽种的都种上了各种花草树木,凡有小块空地的,都修建成小花圃或小菜园,种上了花卉或蔬菜。有一条名叫大塘坑的小河穿墟而过,河上建了5座金水桥般的石拱桥和两道平桥,河两岸种了美人蕉、杜鹃等绚丽花卉。在府前路南端石拱桥旁对准镇政府的方向,建设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油城墟牌坊。在墟口位置的大塘坑边,建了一个高高的碑柱,碑柱似由一块块油页岩状的构件累叠而成,上书“油城墟”三个大字。在好几处道旁、小广场分别设计了“火车”、铁轨”等模拟景物,成为油城发展的历史印记。在一处小广场,还专门建造了一个油城墟戏台,每逢周末、节假日,会有乡村大妈舞蹈队到此一展舞姿,闲话亭大叔到来演绎民间故事,青年男女歌手登台高歌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希望的田野上》,市、区有时也会组织专业的文艺团体来戏台献演,慰问油城墟人民,市的儿童“春晚”也曾在此举行,让乡村儿童大饱眼福。
建设油城墟,不仅使金塘圩镇的面貌焕然一新,旧貌变新颜,而且拓宽了金塘群众的就业门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城乡的融合,促进了城乡交流。目前,已有籺业、饮食、制衣、家电、家具、电子、电器维修、建材、文具百货、婚纱照相、快递物流等数十家企业进驻油城墟,生意正逐渐走向兴旺。油城墟建起来,加上有观光旅游小火车、公共汽车的联系,油城墟与露天矿生态公园串珠成链,市区居民来露天矿生态公园观光游览,也可到油城墟尝籺逛街,享受“才赏湖光景,又尝金塘籺”的乐趣;而金塘群众,既可到露天矿生态公园游山玩水,又可到市区探亲访友,办事购物。城乡融合,互补互惠,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