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六和书院
■朱宴修
最近,我随市政协联谊会党群组到电白望夫镇调研,探访了建造在丰垌村旁的六和书院。一进入院区,一幅徐徐展开的自然画卷映入眼帘。这是一处规模较大的仿古建筑,不仅建筑精美,翘角飞檐,十分气派,而且书院内更是挂满名人字画,文化氛围浓厚。院外树木葱郁,绿意盎然,空气清新。这里有一棵400多年的黄榄树,需要4人才能合抱,堪称树王,在茂名地区实属少见。这里还有六角亭的观景台,门前的湖水波光潋滟,和风送爽百花香,真是一个清净幽雅的好地方。
据介绍,明末清初时期,丰垌有个传奇道士吴学元,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潘茂名的徒孙在浮山岭传道学医,学成后回到家乡建馆传道,他提出“心和人同住,口和人无诤,意和人同悦,戒和人同修,见和人同解,利和人同均”的“六和理念”,悬壶济世,很受人们尊崇。
2016年,望夫镇儒商吴华硕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亲自规划和设计,出资建造“六和书院”,作为科教展览和文化旅游中心,计划用地1500多亩。六和书院主体为岭南风格的古建筑,又兼有徽派建筑元素,颇有气势。迈步其中,我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让人神清气爽,余味无穷。过去我曾参观过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和江西的白鹿洞书院,那是我国最著名的古书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刻,当我站在六和书院时,心情同样激动。电白老诗人写了一首诗:“吴山秀水卧龙麟,古树参天四季春。紫阁亭台盈瑞气,芳园草木长精神。潜心治学匡时困,得道悬壶济世贫。更喜吴门多俊彦,传承薪火有来人。”他把六和书院的来历、周围的环境、书院的作用等都做了很好的表述,很值得称赞。虽然这次时间较为仓促,但我已被六和书院的美景和深远的内涵所吸引,有机会还要再来多来。
书院是古代教育的场所,培养人才的地方,我国不少古书院,都在培养人才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我们茂名地区的信宜、高州、化州、电白等地,也有过不少书院。时至今日,传统书院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想其核心理念、文化传承、教育创新,对推动社会发展仍有重要意义。现在新建的书院是传承非遗文化、国学经典及发挥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与文化赋能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了解到,六和书院在规划建设时,除了书院主体建筑外,还集科教文化、农耕文化、教育培训、休闲康养、生态旅游、乡村民宿、南药科普、农副产品加工为一体。现在虽还不完善,但通过不断的建设,书院在今天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这里我真要夸赞吴华硕和他的团队,思路开阔,眼光独到,在发掘古文化的同时,通过多元化的实践,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现在,到六和书院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广东省作家协会茂名籍会员把这里作为创作基地,电白商会、美术协会等也把这里作为培训基地,也有不少学校把这里作为农耕文化、科普文化和中药科普基地。吴华硕的父亲是位98岁的老人,他身体健康,每天沿着书院周围道路行走好几千米,看着他那矫健的身体,感叹这里是老人康养的好地方!相信随着六和书院的不断完善,它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茂名地区的文化、旅游、康养、科普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