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保护好珍稀濒危植物

罗本森(信宜)
据茂名日报社全媒体报道,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为中华桫椤古道添新绿”为主题,组织生物多样性志愿者、护林员及科研团队人员开展了中华桫椤野外回归种植活动,共计将50株中华桫椤的幼苗顺利种植在保护区自然教育径的沿线。这是继2024年首次实现野外回归种植后,云开山保护区进一步探索“科研+教育+保护”新模式的生动缩影,标志着该珍稀濒危植物的就地保护工作稳步深入推进,全力为绿美生态建设注入新活力。
做好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工作首先是宣传要到位。很多山区群众对危害野生植物的犯罪是不清楚的,对新列入国家重点保护范围的这些植物不了解,还停留在以前的老传统观念,因此,有关部门应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媒体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拓宽宣教阵地,让更多的群众知晓熟悉各种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知识,避免因“不懂”而触法。要深入实际,到基层,到山区,与群众面对面地宣传,对保护物种的生物名称、生态特征、地域分布、保护级别作详细介绍。采摘受保护植物会受到如何处罚等等,讲深讲透,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其次法治管理要到位。一旦发现有人采挖、破坏珍稀濒危植物,应向当地森林公安机关举报,拨打森林公安的报警电话,详细陈述所发现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涉事人员及挖掘的植物种类等信息。政法机关要迅速侦破有关案件,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以及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及其制品行为的刑事处罚。具体处罚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处罚将加重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决不心慈手软。
再次是做好珍稀濒危植物的种植工作。我们不仅要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还要重视开展它们的繁殖工作。云开山保护区曾两次组织志愿者、护林员以及科研团队人员积极参与,在生态环境良好、林下湿润、适宜桫椤生长的自然教育径区域进行中华桫椤种植,确保幼苗稳定扎根、健康生长。植中华桫椤添新绿,不仅是一次保护古老生命物种的延续,也是绿美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为便于后续监测和公众识别,每一株中华桫椤幼苗均设置了标识牌,标注编号和基本信息,使其既是受保护的个体,也是生动的自然教育对象,营造了较稳定的野外生境状态,让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事业不断向好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