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茂名石化:破译生态密码的老树新花

特约评论员 姜桂义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古人笔下的盎然春意,如今在南海之滨的石化厂区里有了新时代的注解。据茂名日报近日报道,茂名石化这家有着70年历史的老企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无泄漏装置、无异味厂区、绿色洁净企业”,赋能高质量发展。公司成为全国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广东绿色石化战略性产业集群“链主”企业、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省环保诚信企业、中国石化首批绿色企业、中国石化无废企业。茂名石化这棵扎根七十载的工业老树,用绿色发展的巧手妙笔,在钢铁森林中绘就了鸟语花香的生态画卷,更以全国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的身份,向世人展示了传统重工业破茧成蝶的绿色奇迹。
绿色基因的百年传承,铸就生态文明的工业密码。自1975年率先成立环保机构以来,茂名石化便将生态意识刻入了企业基因。特别是近十年来35.83亿元的环保投入不再仅仅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而是几代石化人守护碧海蓝天的决心。当国内同行还在探索环保标准时,他们已实现炼化正常工况火炬零排放;当社会热议“双碳”目标时,其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已达98%以上。这些超越国标的环保实践,恰似英雄的木棉花般执着向上,最终成就了“广东省减污降碳先进单位”的傲人勋章。
科技赋能的生态革命,重构传统工业的生命形态。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的94%轻油转化率,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对资源魔方的精妙解构;智能节电系统35%的节电奇迹,让工业心脏跳动着绿色脉搏;从可降解农膜到碳纤维原料,113个绿色产品的研发,如同苏轼笔下“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让工业制造在环保与效益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37.7兆瓦光伏电站的年发电量,恰似南粤大地的阳光,在钢铁丛林中绽放出新能源之花。
生态共生的工业美学,重塑城市与工厂的相处之道。当台湾陈伯用手捧起净化水的一刻,当白鹭在污水处理池翩跹起舞之时,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完成了诗意的对话。每年为40多家地方工业企业处理各类废水近20万吨的担当,近10年累计节约新鲜水9520多万吨,可装满“七个西湖”的壮举,让工厂围墙不再是生态屏障。公众开放日600多期的坚持,不仅拆除了物理的围墙,更打破了公众对石化企业认知的藩篱,这一景象正如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境,让企业发展与公众信任实现了水乳交融。
质量升级的绿色承诺,书写能源革命的“茂名答卷”。从国Ⅴ到国VIB标准的跨越式升级,是石化人对“把水当油管”“每一滴水都是承诺”的生动诠释。当车辆加注清洁油品驰骋湾区时,茂名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的数据,给出了最有力的环保证明。这种超前四个月的油品升级速度,恰似岭南工匠“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传承,在能源革命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站在南海潮头回望,茂名石化这棵工业老树开出新花,用七十载光阴证明:生态保护不是发展的绊脚石,而是转型升级的推进器。当木棉花年复一年绽放在铁塔之间,当处理过的废水滋养着游鱼飞鸟,一个传统重工企业的绿色蝶变,正为新时代工业文明写下最生动的注脚。这或许就是岭南大地对“生态与效益共存”命题的最佳解答——在钢铁与绿意的交响中,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