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科技之翼 助农业起飞
吴征远(高州)
据茂名日报报道,近日,高州市曹江镇华坑村张翼的荔枝园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技术培训活动。华南农业大学陈厚彬教授携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围绕“荔枝开花管理”与“用药安全”两大核心主题,为当地20余名果农开展了一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现场培训。
培训过程中,陈厚彬教授针对去冬今春荔枝树控梢促花调控与植保管理的不同效果进行了现场分析。为实现病虫害绿色管理目标,专家团队特别强化了对花期修剪的指导,并组织果农进行实地操作练习。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荔枝种植户的科学管理水平,为今年荔枝丰产优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场看似普通的培训,实则是科技力量下沉乡村的生动缩影。科技团队通过“手把手”指导,破解了果农的认知盲区,将抽象的农业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技能。果农们不仅掌握了“精准修剪”和“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更深刻理解了“科学管理”与“生态优先”的现代农业理念。
茂名作为农业大市,以科技为杠杆撬动荔枝、龙眼、三华李、沉香、化橘红等特色产业升级,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荔枝领域,根子镇已建成全球首个荔枝AI种植模型,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温湿度,实现精准灌溉指导;龙眼产业中,电白区引入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开发出龙眼干、龙眼酵素等高附加值产品,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信宜三华李产区推广“光驱避防虫”技术,使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化州化橘红基地运用基因测序技术优选种质资源,使药用成分含量提升20%;电白沉香产业园则通过微生物发酵工艺革新,将结香周期从10年缩短至2年。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证明,科技既能革新传统种植环节,也能激活加工端的增值潜力,为农业丰产优产注入强大“核动力”。
当前,李花刚刚谢幕,荔枝花、龙眼花、黄皮花、橘红花又竞相绽放。我市繁花似锦,丰收在望。等春来,不如追春去。为确保今年有个好收成,相关职能部门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助科技力量为全市种植业发展插上“隐形翅膀”。
具体而言,需打通产学研用闭环。依托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等平台,推动高校科研团队与地方农技推广机构深度合作,建立“问题来自田间、方案回到田间”的敏捷研发机制。例如,陈厚彬团队针对荔枝控梢促花难题研发的精准调控方案,已成功辐射带动曹江周边南塘、谢鸡、根子、泗水、荷塘和平山等镇。
同时,要构建数字农业基座。在现有荔枝大数据平台基础上,逐步扩展至龙眼、三华李、化橘红等作物,实现土壤墒情、病虫害预警等数据全域联通,为农户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例如,高州荔枝园通过智能孢子捕捉仪实时监测病害,防控效率提升50%。
此外,还需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产业联盟整合零散农户,推动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化运营。如曹江镇荔枝产业联盟联合200余户种植户,统一执行绿色防控标准,成功打入高端市场,单价提升40%。根子镇、平定镇、钱排镇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荔枝、化橘红、三华李的销售,实现了价升销增的良好效果。
最后,要强化政策精准滴灌。设立科技应用专项补贴,对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生态宜机化改造、绿色防控病虫的主体给予奖励,激发农户创新积极性。
华南农业大学的此次培训活动,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也是“百千万工程”科技强农的鲜活注脚。我们应充分借助科技“隐形翅膀”的作用,让更多科研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将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理念传递给广大种植户,助力农业丰产优产,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