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党建引领破土生金 科技赋能点绿成春
百千万工程·茂名观察
特约评论员姜桂义
在茂南区的沃野上,四季豆攀援成碧浪,红辣椒燃烧似火海,公馆镇正以“稻蔬轮作”的智慧,充分开发利用冬闲田,复耕复种撂荒耕地,种植四季豆、辣椒、玉米、马铃薯、圣女果等作物,推动冬季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书写出茂名乡村振兴的美丽答卷。了解公馆镇的人都知道:其实,早在2023年3月,该镇就已经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2023年8月,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此时,我们再来看公馆镇的实践就恰似一首三重奏:在党建强音中破土,以科技韵律生长,借产业和弦丰收,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茂名范本”。
党建引领:红色根系滋养希望田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200多亩撂荒地在蒲炉塘村党员手中重焕生机,朱熹笔下的“活水”意象在这里化作了红色动能。公馆镇党委将考核标尺屹立在田间,让党员徽章闪耀在地头,三级联动体系犹如深扎沃土的根系,牢牢地将党与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党员试验田”里,农作物单产提升30%的奇迹,不正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现实演绎?过去荒草丛生的土地,如今在“党员责任田”机制下化作增收宝地。这些生动的实践告诉我们:乡村振兴需要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让“红色引擎”驱动绿色田野。
科技赋能:智慧甘霖浇灌现代农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无人机盘旋在8000亩托管农田上空,当合作社的机械臂代替了农民手中的弯镰,古老农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意义。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营模式下,公馆镇农技人员踏破田埂的足迹,合作社“耕防种收”的全周期服务,让冬种作物产值突破2.6亿元。这恰似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现代注解——科技不再是悬浮的云朵,而是渗入土壤的甘霖。从过去的靠天吃饭到现在的知天而作,从以前的面朝黄土到如今的驾驭数据,科技正重塑着茂名农业的强大基因。
产业升级:全链蝶变激活乡村经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粤港澳大湾区的餐桌上飘起公馆辣椒的香气,当北运菜专列载着四季豆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下垌村的产业示范带已然绽放出链式经济的春天。从分散种植到标准化基地,从地头叫卖到云端订单,公馆镇用“生产——加工——销售”的全链条破解了“谷贱伤农”的困局。这再次印证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情怀——唯有构建公司和农户利益共同体,才能让田间地头的辛勤化作百姓钱包的丰盈。
从公馆镇的振兴图谱我们清晰可见:党建是根,深扎乡土厚植力量;科技似脉,贯通上下输送给养;产业若冠,舒展枝叶荫蔽民生。正是这张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图谱,让“滨海绿城好心茂名”这片土地,冬闲田变成了聚宝盆,老农民玩转了新技术,土特产闯出了大市场。如今,我们可以大胆去畅想:当茂名的每个乡村都能奏响这样的发展三重奏,何愁不能绘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盛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