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摇摆中的农场

尹锡华
农场短暂的兴旺期
1962至1963年间,农场迎来一个短暂的兴旺时期。因为政策放开,让大家各自发展,职工生活得到了改善。因为大整顿,生产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每个生产队都按技术要求设计,大造防风林,开荒按技术要求做实,高质量施工,不合格的要返工,返工不合格的不发工资。班、队把关严格要求,认真定植保全苗,加强林段管理,大面积挖茅消灭茅草,改造过去开荒定植不过关造成的低质落后林段,同时挖深沟施重肥,促进橡胶生长。农场还组织工人上技术课,讲科学夺高产,生产形势很好。到处是一片片整齐的、绿油油的橡胶林,一道道防护林四面环抱,橡胶树长势喜人,干部职工们也心情舒畅。1963年水潮作业区被评上先进单位,派代表去广州农垦总局参加表彰大会。
反复折腾
然而大家过上吃饱饭的日子还不到两年,上面又来了新的精神,要狠抓阶级斗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批判右倾单干风,还说农场是国营企业,不能搞私有化。严重者批斗,轻者批判,人人检查。私人开荒种粮、菜、果,一律为食堂集体所有,连队要利用空余时间搞食堂经济。还规定不准私人养猪,鸡鸭也是每户不准超过饲养三只。
新规定执行得很急,要求种下的作物限一个月内收完,否则充公。我家菜园里种有几株风姜,因母亲年老多病,经常要用鸡蛋煮姜汤吃。我要求保留几株姜作药用,上面说一株也不能留。母亲只好把姜挖回家,用一竹筐装着,盖上土,白天藏在家里,晚上拿出去打露水。
一个月的期限到了,连队组织党员干部统一铲除各种私人种植的作物,上面一级级派人来检查验收,谁违抗就批判谁。每周三至四晚,大家收工回来立即搞食堂经济到天黑。所谓食堂经济,就是公家建起猪圈、鸭场。但因为是公家的东西,禽畜都养不好。从1964年下半年开始,生活又遭遇困难,生产效率也下降了。
加钗五队成立
1964年农场取消作业区建制,由场部直管连队。这一改变的根本原因是那几年农场减员严重,许多职工因为农场生活艰苦,以各种理由离场不归。由于人员减少,水潮作业区的三个队合并为一个队,即加钗农场五队。此时作业区支书彭仁和已调出营根作业区,主任梁文顶改任队长,郑家瑾为支部书记,陈德珍为副队长,石竹清为会计,陶大初任统计兼出纳,我为管理员。由于极左思潮回潮,被批倒的大锅饭、高指标、浮夸风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原来的生产秩序又被打乱。
“十六条”
1965年4月,经中央批准,农垦部制定《关于改革国营农场经营管理制度的规定》(即“十六条”),提出了国营农场职工可以经营少量家庭副业,农场应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生产,实行亦工亦农制度等,对农场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提出全面要求。这个政策一下来,各级又开始宣传发动,落实岗位责任制,要求将生产经营层层包干到各家各户。包干分长期和短期两种,动员有条件的工人住在管小苗的林段,利用林段管理种覆盖作物,如一些短期杂粮和豆类,同时利用山地有利条件大养三鸟,还可以养猪积肥给橡胶树施肥。一时间人人与队、场订合同书,农场工会主席作公证,年终生产超指标得奖,欠者受罚。
共建家园
1965年,农场投资大建瓦房。按计划,五队一共要建六幢瓦房,其中挖土方、平房基,备石料200多立方,这些都要连队职工搞义务劳动完成。队里把备石料任务分配到个人,每人1.5立方的石料,要求两个月内完成。职工们住怕了草房,盼快点住上新瓦房,都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大家中午都不休息,分头备石料,晚上集体开展平地基工作。现场挑起两只大气灯,苦战到深夜。为了提前施工,抢在雨季前基本盖好,大家拼命干,备石料和平地基任务都提前半个月完成。基建队的职工见到五队职工这样苦战,也主动提出要义务劳动包干平一幢房的地基。房基是建在山坡上的,出土量2000多立方米,都是大家用锄铲肩挑干出来的。到当年十月,六幢瓦房基本落成。又打了一口10米深的水井,也是大家自己动手,总共只投资42元。至于五队出营根镇的五公里公路,也是1963年职工们义务劳动修建好的。此后,我们还在山坡上建了一个晒场兼球场,搞环境绿化,种植了200多株椰子树,100多株菠萝蜜树,都是场部给种苗,职工们用业余时间挖穴、定植,管理浇水包成活。连队的生活条件因此大大改善。
1965年末结算,我们当年的生产任务项项超指标,特别是几十亩花生大丰收,干部职工心情舒畅,觉得日子有了奔头。然而好景不长,到第二年文革开始,一切都变了样。
接任队长
1966年初,我忽然感到视力模糊不清,后到海口农垦医院检查视力,左边0.4,右边0.8,诊断为陈旧性中心性视网膜炎。这慢性病短期难以治愈,因怕搞错帐目,我向组织提出不干管理员工作了。文革开始后,队长梁某因出身成分为地主,被下放到四队当工人,农场提拔学毛著标兵陆某当第一副队长代队长,后又改由我接任代理队长职务。
参加轮训
当年6月,海南农垦总局在临高县加来农垦干校分期分批轮训各队主管和场部干部。我第二批参加为期一个半月的轮训,学习在新形势下继续革命的大道理。结业时,为了大造声势,连同在校的中专、技校学生一起,拉起400多人的大队伍,学习红军长征精神,步行拉练100多公里。当日一早,锣鼓喧天,行军队伍红旗招展,前有给养车开道,后有救护车收容,人人背包上挂着醒目的语录牌。大家手举小红旗,边走边喊口号,唱语录歌。青年学生编成几十个宣传组,在前面一站接一站宣传鼓动打气,沿途散发大量传单。所过乡村、农场都有干部群众列队迎送,还设有茶水站。当晚我们住宿在西庆农场,这是个约2万职工的大场,大部份人都讲客家话。当天农场杀猪宰牛,慰劳行军队伍。晚上农场召开大型欢迎会,集中了20多个舞狮队,几十只大鼓一齐擂响,地动山摇。
(文稿整理: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