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创作:数据与创新的交融


池新可(信宜)
  今年,无疑成了AI技术大放异彩的一年。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各个领域,推动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而文学创作领域同样未能幸免于这股技术浪潮的冲击。
  二十多年前,网络文学的兴起曾引发了一场文学传播方式的革命,但与如今的AI技术相比,两者虽相似却又有本质的不同。网络文学的出现,打破了纸质媒介的束缚,让文学创作与发表变得更加便捷。据统计,在网络文学兴起的初期,仅几年时间内,网络作家数量就激增了数倍,作品数量更是呈几何级增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文学逐渐融入了主流文学体系,成为了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影响虽大,但已不再令人感到新奇。
  相比之下,AI技术则直接介入了文学创作的核心环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AI能够自动生成文本,甚至在行文格式、思想脉络、主题思想等方面都达到了文章的基本要求。然而,尽管AI生成的文本在数量上可能呈爆炸式增长,但根据一项针对AI文学作品的质量调查,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这些作品缺乏人类独有的思想感情和独立思考能力,难以成为文学精品。
  AI在文学创作中的真正优势,在于其对文章的评价、修改以及剧本创作方面的辅助。据某知名文学平台的数据显示,AI文学评价系统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远高于人工评价的平均水平。同时,在文章修改方面,AI能够迅速检测出文本中的错误,并提供合理的润色建议,使得文章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在剧本创作领域,AI更是凭借其高效的文本生成能力,为编剧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素材。
  然而,对于诗歌、散文等注重情感表达的文学形式来说,AI的影响则相对有限。根据一项针对AI诗歌创作的研究,尽管AI能够模仿出诗歌的韵律和格式,但在表达人类复杂情感方面,其表现仍然远远落后于人类作家。这再次证明了,在文学创作中,人类的情感与独立思考能力是无法被替代的宝贵财富。
  AI技术虽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并未取代人类作家的地位。相反,它更多是作为一种强大的辅助工具,帮助人类作家提高创作效率、提升作品质量。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中,人类与AI的协作将成为一种常态。人类作家将利用AI技术提供的便利和优势,创作出更加丰富多彩、深具内涵的文学作品;而AI技术也将在与人类作家的互动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共同推动着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