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圳车的红色之恋


莫绍
  2023年深秋,头顶火红的光辉,心怀红色的向往,我们走进电白区坡心镇高圳车村。这是教育整顿期间,我所在的茂南区纪委机关第一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
  高圳车,位于坡心镇潭阪圩西北,东接小河,西临沙琅江,是茂名著名的革命活动据点。村中一座曾风雨飘摇的房子,掩映着许多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红色早早浸润,八十多年来,这片红土地在粤西大地上引发无数人的向往和眷恋。
  村子濒水,那水像河,像塘,又像湖。河塘汩汩蜿蜒,诉说着小村的沧桑。未进村,浓浓的红色气息已氤氲扑面。村口公园的好心专栏,公园湖畔的栏杆石刻,村边“永远跟党走”的主题雕塑,村居院墙上的革命标语,都离不开一个主题——红色。
  绿树掩映、碧水环绕的村口,高圳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傲然矗立。它就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革命,不懈演绎当年的烽火硝烟红色潮涌,诉说波澜壮阔的粤西斗争历程,赓续红色基因,传递革命薪火。
  高圳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由高圳车革命活动据点旧址和新建展览馆两部分组成。
  我们先参观旧址。甫进村,村口左侧骤见一座如今茂名乡下已罕见的平房小院。门楣上“电白高圳车革命据点旧址”苍劲有力,金光璀璨,提醒着每一位来访者,这里曾是中国革命的播火点。右侧墙上镶嵌四块红底金字碑石,分别镌刻当年以此为据点的“中共高州地委”“中共茂电信工委”“中共电白县委”等党组织。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高圳车村李灏祖宅一直是电白县革命活动的地下交通联络站和中共茂电信工委、高州地委秘密组织开展对敌斗争的据点。”聆听着讲解,我们缓步走进小院。
  一个篮球场大小的院落边上,七八间敦厚的红砖瓦房,左右伸出呈凹状,稳稳端坐。这幢2017年重新修葺的红砖瓦房,就是革命烈士李嘉和深圳原市委书记李灏的旧居。
  秋阳辉照,映红小院,一大片苍茫的红光洒落砖墙,摩挲时光流过墙的斑驳。一块块红砖愈发的红,更显刚毅坚卓。
  “红土地,红房子,不愧是红色教育基地!”一个小年轻感慨。其实房子原来是灰白的泥砖房,修葺时改用了红砖。
  步入旧址,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解说……展现了革命先辈当年的战斗情境,重现了中华儿女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实。
  峥嵘岁月,铭刻于一砖一瓦、一桌一椅、一书一报……深浅不一的墙面、斑驳的桌凳、褪色的文稿、泛黄的照片、锈蚀的武器,静静述说着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期间发生的革命故事。
  在这里,每一步都踏着英烈的足迹,每一眼都映照着红色的记忆,每一处都诉说着不朽的传奇。
  苦难中铸就辉煌,奋斗中创造奇迹,绝境中浴火重生,几间简陋朴素的平房,就是运筹帷幄的堡垒。蓦地,我眼角润湿,目光迷蒙,似乎看到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从共产党人身上迸发。
  岁月虽然斑驳了时光,但不大的院落、俭朴的瓦房却恍惚镌刻着无数英烈的无畏壮举,闪耀着红红光华。真想不到,一方小小天地,几间简陋土房,昔日却运筹着高州、电白的革命事业,掩护、培养了一批批共产党人,勾勒出一件件可歌可泣的历史壮举。
  旧居南面是基地新建的展览馆。整洁的柏油村道边,矗立一座红墙黑顶宏伟建筑,简洁有力的几何图形、简约素朴的红白黑透着庄严,在村中尤为吸睛。展览馆色彩搭配干净简约,与周遭花红柳绿相映成趣,引人无尽遐思。
  宽宽的黑黝黝馆顶飘檐下,是一面高阔的红墙,墙上闪烁着一行银白大字“高圳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落款“宋平”,红墙右侧就是大门。
  新建展览馆于2020年11月落成。建筑为园林风格,走进展馆,一步一景,引人在红色馆藏中寻幽探胜。
  展厅由据点概况、据点前夜、抗日烽火、解放风雷、英雄荟萃等五部分组成。
  走进大门,陡见白墙黑顶,黑色页岩筑就“山”字屋顶,一个镜面水景庭院也映入眼帘。院侧翠竹葱茏有致,齐齐护着一堵高逾人头的长长碑墙,黑色花岗石碑上刻着“电白高圳车村革命据点概况”。简约庄严的建筑融合镜面水景的庭院,让人顿生追溯历史、净化心灵、涅槃重生之感。
  20世纪40年代初,白色恐怖笼罩,风雨如晦。1941年,中共南路特委派严子刚担任中共电白县特别支部负责人。高圳车村水陆交通便捷,便于撤退隐蔽。于是严子刚以南强中学学生身份吃住在高圳车李灏家,以此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1947年12月,中共茂电信工委成立后,也以此作交通联络站。在血雨腥风中,这里多次召开重大会议,研究开展游击战,以及争取保九团陈赓桃部队、县长王德全的策反工作;这里秘密运回《列宁选集》《新华日报》《群众》杂志等进步书刊,办起一个半公开的书店,后来又承接县委油印组;这里孕育了无数坚定、英勇的革命者,发展吸收了一批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粤西革命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读着概况,那一个个文字,仿佛陡变燎原的星星之火,瞬间灼烧,温暖了我。
  从一楼阶梯状大讲堂走上二楼,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这里以时间为轴线,以文字、图片、影视、雕塑、文物等为载体,分四个展区,讲述了红土地上一个个红色故事。
  读着精心布置的图片,凝望岁月积淀的物件,谛听震撼人心的先烈事迹,让人回到了那段硝烟弥漫、动人心魄的烽火岁月。高圳车的革命史迹,如镜像一般呈现我们眼前。本是青春年少,革命先辈们却无暇耳鬓厮磨、花前月下,一往无前投身革命,浴血奋战、前赴后继。
  寂静无声的革命文物,穿越历史的烟尘,袒露过往的苦难,诠释辉煌的革命历程,承载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
  一盏锈迹斑斑的马灯前,我驻足探看。蓦地,眼前恍惚映现当年武工队员们在夜色中穿行的身影,那不断闪动的光芒,微弱却坚定,照亮了寻路人的方向,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照亮了这片土地的未来。
  一张老旧书桌,一台斑驳油印机,默默散发着峥嵘岁月的荣光。抗战时期,这里成为游击队刊物《火车头战报》的编辑部和油印基地。解放战争时期,李灏曾领导粤桂边纵队第五支队第十三团政治处油印组在此传播革命之火。
  那些满布铁锈的枪支、手榴弹、梭镖,仿佛在诉说那一场场战斗的惨烈。伴着解说,先烈们浴血奋战的飞马起义、烧酒起义,转瞬间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觉,令我们无限感佩,让我们充满力量。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拨开历史尘埃,读着一件件革命文物,我们仿佛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听到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呐喊;看到了在艰苦卓绝的激昂岁月,先烈们英勇斗争的无畏身影。
  一个个热血青少年从这里踏上革命之路。峥嵘岁月里,革命先辈前仆后继,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英雄荟萃”展区,展示了在高圳车革命活动据点奋战过的革命英雄。
  “从这里走出,李嘉、梁之模等英烈,舍生忘死践行使命。林其材、车振伦、庞达、庞自、严子刚、钟正书、李灏等革命前辈,浴血蹈火熔铸初心,帷幄运筹克敌制胜……”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迹,解说员娓娓道来。
  说英雄,颂英雄,据点的房主——李嘉、李灏引人注目。
  李嘉(1917—1946),1935年考入茂南中学读初中。1938年春,李嘉加入“战时妇女服务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3年任高州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1944年任茂名县妇女工作组组长。她先后参与组织发动飞马、烧酒武装起义,任茂南抗日游击大队后勤处副主任。
  1946年2月,李嘉与丈夫梁之模在阳江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面对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夫妻视死如归,坚贞不屈。2月23日,他们被杀害于阳江织篢,牺牲时两人年仅28岁。烟墩岭上,革命伉俪奔涌的热血,绽放朵朵壮丽的红花。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红土一抔魂。
  “李灏一家是革命家庭。李嘉是李灏的四姐,李嘉将弟弟李灏、弟媳、三姐等人一同带上革命道路。”解说员满怀激动。
  李灏生于1926年12月,抗战时期父母先后病逝,靠外婆养活。1943年,自幼酷爱读书的17岁少年高中毕业,因经费掣肘,放弃报考西南联大回乡当小学校长。受李嘉影响,李灏以自己家和学校为秘密据点,掩护党组织开展工作。姐姐、姐夫的英勇牺牲,枪林弹雨的洗礼,让他在革命道路上迅速成长。
  解放后,李灏曾任广东省副省长、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是邓小平同志两次南巡的见证人,为特区的改革发展挥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08年中国改革三十周年之际,李灏以高票当选“中国改革开放30名杰出人物”。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展区里,几座人物雕塑昂首挺立,栩栩如生,他们是据点的创建者。
  回到一楼大厅,我们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在馆内久久回荡,纪检监察干部的为民初心,刀刃向内正风肃纪的决心,铿锵绽放。
  出了展览馆,馆侧一棵老榕树格外惹眼。其枝干虬结盘错,树根丛丛,树冠如伞。老榕树见证了这片红土地的沧桑巨变,至今郁郁葱葱。抚摸那粗糙树皮,我的指尖仿佛流淌过百年时光。微风徐来,簌簌摇曳,满树跳跃、闪烁着迷离的红色。树下孩童欢聚,笑声清脆如铃,树上鸟儿啁啾,此起彼伏。村子上空,袅袅炊烟一缕缕飘散,诱人的饭菜香一丝丝弥漫。秋花漫放的红土地,满溢浓浓人间烟火气。好一幅生机勃勃温馨和谐的画卷!
  榕树旁,基地静静伫立,它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革命英雄的精神,如同老榕树,深深扎根红土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革命英雄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根和魂,革命前辈永远是我们的指路灯!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唯有牢记历史,才能笃定前行!党史是青少年成长最生动的教科书。秀美河山,流淌着革命基因,这是千载难得的好资源。于是,高圳车所在的村委会,起名“红十月”,用心良苦可见一斑。深谙此道的电白人,解放后就将李灏旧居保护起来,20世纪90年代翻新,2017年再修葺、完善,其后新建展览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重现革命岁月,留住红色记忆。
  走红色之旅,知烽火岁月。神圣红土地,如今每天人头攒动,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每年的节假日前后累计接待参观超两万人。”高圳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馆长郑耀颇为自豪。
  昔日的革命堡垒,依然生机焕发。红色精神代代传,革命老区展新颜。
  走进新时代,红色底蕴深厚的高圳车村愈加爱恋红色,深耕红色沃土,以红色文化塑形铸魂,将“红色元素”融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中,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中心,以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为主导,壮大种养专业合作社,打造出一个有故事、有记忆、有温度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近几年,激活红色资源,发扬革命精神,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宜养的美丽乡村,红十月村以党建作引领,也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先后被评为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漫步村落,我惊诧于村子的干净整洁,勾起我踩雷鸡粪的乡下记忆。
  红十月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海英说:“点燃文旅新引擎,高圳车村深化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和‘五美’专项行动。村里配备保洁员天天打扫,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家禽统一搬进‘农家小苑’……”
  今天,宽阔的潘州大道从村旁经过,柏油村道四通八达;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葱茏;好心公园依江而建,绿意盎然,花繁果硕;周边五星广场、五星篮球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百姓大舞台齐齐拱卫,村民学习健身休闲娱乐都有了好去处。环境优美、设施完善、集聚提升、乡风文明、邻里和谐,一抹中国红筑就美丽宜居乡村梦,村民幸福感嗖嗖飙升。
  浓浓乡愁消解,游子纷纷归巢。村里外出做生意的几家人,之前不愿回村,如今都回来盖了别墅。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这方红土地更红了。
  道虽迩,不行不至。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
  离开基地时,夕阳倾洒余晖,村庄披上了一层橙红外衣,村中仅剩的那座红砖房,不觉添上了一抹抹嫣红,分外妖娆夺目。村边好心公园,湖水粼粼,红光闪烁,农房错落倒影,蓝天绿树在水中交相辉映。微风拂面,一股清甜沁入心脾。回望那红艳艳的房子、肃穆的展览馆,一股莫名的眷恋涌上心头。
  一别已一载,至今高圳车那座红房子依然在我的心海荡漾,璀璨着我的心灵,赶之不走,挥之还来。
  我心中笃定,此乃红色之恋。(作者单位:中共茂名市茂南区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