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冼夫人的家国情怀
罗本森
冼夫人是六世纪时南越的俚族杰出女首领,历经梁、陈、隋三朝,先后被七朝君王敕封,她对自己平生作为总结道:“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对国家忠心、为民用全心、做人做事凭良心的“三心”成为她的精神核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大文学家苏轼作诗对其大加称赞:“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周恩来总理则称洗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冼夫人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隋书》和《北史》都为她立传。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历代为奉祀冼夫人而修建的冼太庙遍及海内外,多达1500多座。
冼夫人所处的时代国家南北分治,岭南地区也成了中央王朝难以控制的边陲之地。时任南梁州刺史的冼夫人兄长冼挺恃强侵略、掠夺邻近州县。冼夫人多次规劝冼挺,使怨隙止息。因其威望显著,南海沿海地区(古代包括越南沿海地区)和琼州海峡对岸的海南岛共一千多个部落都归附统领。在这种情况下,冼夫人不独立称王,却毅然率众归隋,熄灭战火,使广大民众得以休养生息,既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大局,也维护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隋初,番州总管赵讷敛财无数,贪虐枉法,导致大量民众逃亡。冼夫人上书朝廷,协助惩治赵讷。随后又不顾年高,巡视岭南十余州,给逃亡在外的各部俚僚民众安抚,使岭南诸州社会稳定。陈太建元年,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冯仆到高安,想诱他一同谋反。冯仆派人回去报告冼夫人。冼夫人说:“我家做忠臣到现在已经两代了,不能因怜惜你就有负于国家。”于是发兵抵御,带领百越酋长和车骑将军章昭达里应外合,在洭口大破欧阳纥水军,并擒获欧阳纥。冯仆因为冼夫人的功勋,被封为信都侯,又加授“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郡太守。陈宣帝又诏令使者持节册封冼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赏赐络驷安车一乘、鼓吹一部,以及相关的旌旗、节符、仪仗,同刺史的级别一样。这表现了冼夫人为了民众利益,敢于伸张正义,勇于与暴虐势力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冼夫人孙冯盎以岭南二十州归唐,避免了因割据而引发的战乱之苦,这都得益于冼夫人“唯用一好心”思想影响、教化而确立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这也是冼夫人关心民众疾苦、维护民众利益的具体表现。在封建王朝,能有这种爱护百姓之心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冼夫人在协助任高凉太守的丈夫冯宝处理政务时,亲自约束本部民众,自觉遵守朝廷的各项法令,有违者必究,不讲亲疏,不论私情,决不手软。公元590年,番禺俚帅王仲宣与土著酋长陈佛智起兵反隋,围韦洸于广州。冼夫人派孙冯暄率兵前往解救广州之危,冯暄因与陈佛智友好,迟滞不进。冼夫人将冯暄逮捕入狱,另派孙冯盎带兵前往讨伐陈佛智。冼夫人一生疾恶如仇、公私分明、不徇私情,她率先垂范弘扬清风正气,这种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冼夫人经常教导子孙:“情在奉国,深识正理”,要求后辈能够在各种利益和诱惑面前坚守本心,将忠贞不移的爱国报国之志世代传承。我们把“齐家”作为从政最基本要求,看重家庭、注重家教、涵养家风,与家人一道学党纪、明国法、定规矩,争当廉洁文明家风建设的引领者、守护者。在冼夫人的努力下,岭南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文化建设也有一定成效。为了表彰冼夫人的功绩,梁、陈、隋三朝赏赐给她无数财宝,但冼夫人并不动用,而是把它们按朝代分类藏在库中。冼夫人以此教育子孙:“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冼夫人积极引进汉文化,支持汉官“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的措施,在粤西也“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协助丈夫冯宝“约诫本宗,使从民礼”,力劝“宗亲为善”,鼓励越人学习汉语、汉字,学习汉人带来的知识,以改变南越人“不知礼则”“不闲典训”的状况。她充分发挥领袖才能,对横蛮不化之徒严加管治,“首领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在冼夫人看来,忠于国,孝于家,就是顺应天时,必然会获得报答。忠贞以报国,赤心向天子,冼夫人的家国情怀,不但荫泽子孙,也惠泽百姓。以忠为魂、保境安民的理念,已深深植根于家族血脉之中。(作者单位:信宜市委政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