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冼夫人文化研究
加强冼夫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陈朝晖
一、引言
冼夫人(522—602年),生于古高凉(今电白山兜),是六世纪岭南卓越的俚人女首领。她历经梁、陈、隋三朝,凭借非凡智慧与果敢,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岭南和平稳定与经济繁荣立下不朽功勋,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经千年传承,粤西和海南等地形成了以亲缘、地缘、神缘为特色的“冼夫人文化”,它是岭南文化核心与中华文化重要部分,其影响力遍及世界,是地域情感与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深入探究其保护与传承极具现实意义。
二、冼夫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成果
(一)考古发掘:揭开冯冼家族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当地市、县文博部门先后对电白境内的冼夫人第五代孙媳妇许夫人墓、冼夫人第六代孙冯梧夫妇合葬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众多文物及墓志铭,为研究冯冼家族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04年7月至2006年1月、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先后两次对冼夫人陵园建筑遗址和故里丁村遗址等历史遗存进行初步勘察和考古发掘,发现包括主体建筑遗迹、天井、排水池、土城墙垣、中门等在内的建筑遗迹,出土了大量遗物,使人们对冼夫人以及家族的故里、墓葬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政策出台:文化发展的战略指引
2018年9月,茂名市出台《茂名市冼夫人文化发展纲要》及编制《冼夫人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纲要提出“十个一”重点工程,以新理念挖掘冼夫人文化资源内在价值,提升茂名文化地位,为文化传承创新指明方向。规划则致力于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方位展示冼夫人文化魅力,推进其在“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的传播,保护与创新开发文化遗产,整合各方资源,奠定了冼夫人文化系统性保护与传承的政策基础。
(三)冼庙普查:文化传承的物质根基
2022年,茂名市海丝申遗办组织专业力量对全球冼夫人庙展开全面普查。经系统普查,全球共有各类冼庙1500余座,茂名市共有607座,其中,高州市371座,化州市90座,电白区45座,信宜市33座,茂南区68座。这些冼庙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座,市(地)级文物保护单位2座,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座,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8座。这些冼庙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它们不仅是供奉冼夫人的神圣场所,更是传承冼夫人文化的关键物质载体。
(四)文化活动:文化魅力的多元展示
自2018年起,茂名市每年举办“冼夫人文化周”系列活动,并多次举办高层次研讨会议。“2023年冼夫人文化国际学术交流会”吸引了全球学者的目光,促进了国际间冼夫人文化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提升了其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从孔子到冼夫人专题公开讲座”从宏观文化视角剖析了冼夫人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在联系,展现了冼夫人文化在中华文化传承脉络中的重要地位。2015年,茂名市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6集大型历史纪录片《冼夫人》;2017年,广东省委宣传部、茂名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冼夫人文化海外行,组织人员走进了泰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增强了茂名冼夫人文化的对外交流。2019年投资拍摄动漫剧《好心宝宝之冼夫人》;2020年拍摄的电视剧《谯国夫人》在央视八套首播且创同时段收视率之最;2023年,由珠江电影集团、广东粤剧院、广东珠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拍摄的粤剧电影《谯国夫人》,获得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这些创作涵盖多种形式,在不同时间推出,共同推动了冼夫人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此外,电白区博物馆的原创展览“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于2024年成功入选省流动博物馆巡展项目,将于2025年起在全省巡展,为冼夫人文化走出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电白区博物馆新馆正在装修布展的“谯国夫人岭南圣母——冼夫人历史文化陈列”专题展览于2025年3月中旬建成开放,将为冼夫人文化的展示与传播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平台;茂名市委宣传部筹办的“岭南书院.高凉书院”也将设置“冼夫人文化”专题,全面介绍冼夫人文化的精神内涵。
(五)品牌打造:城市文化形象的新标识
2017年,茂名市政府匠心打造“好心茂名”城市形象品牌,精心设计制作“好心茂名”徽章(LOGO)与徽标。这一品牌深度融合冼夫人文化中的“好心”精神,将冼夫人的爱国爱民、善良正直等品质具象化。通过在城市公共设施、宣传资料、旅游纪念品等多方面的广泛应用,“好心茂名”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并成功走向国际舞台,成为茂名市独特的文化名片,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也为冼夫人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的渠道。
(六)学术机构:文化研究的专业引擎
2010年,成立“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和茂名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为冼夫人文化研究搭建了专业平台,汇聚了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开展田野调查,对冼夫人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历史地位等进行全方位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冼夫人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2018年,冼夫人故里文化旅游景区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在冼太故里景区挂牌成立了“广东俚人文化考古研究中心”和“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会”,致力于挖掘冼夫人与俚人文化。2023年,“茂名市冼夫人文化研究会”重新登记成立,进一步整合了地方学术研究力量,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冼夫人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
(七)研究成果:文化传承的理论基石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茂名市在冼夫人文化研究领域成绩斐然。一批优秀学者脱颖而出,他们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深入剖析冼夫人文化的各个层面。在历史事迹考证方面,学者们依据正史记载、地方史志、民间传说等多源资料,详细梳理冼夫人在政治、军事、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在文化内涵挖掘上,从冼夫人倡导的民族团结、爱国统一理念出发,探讨其对当代社会价值体系构建的启示;在文化传播研究中,分析冼夫人文化在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传播路径与演变规律,为冼夫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八)海丝申遗:文化遗产的国际亮相
2022年12月,茂名市以“谯国夫人冼氏墓”、冼太庙等冼夫人文化遗产成功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迈出了文化遗产国际化的重要一步。2023年6月,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和冼夫人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进一步提升了冼夫人文化在国际文化遗产领域的地位与影响力。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对冼夫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还能吸引更多国际资源参与到冼夫人文化的研究与开发中,促进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然而,冼夫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文化研究方面,尽管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冼夫人文化的内涵尚未得到全面、深入、系统的挖掘与阐释,尤其是在与其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互动融合研究上存在不足。在文化产业开发领域,缺乏整体规划与创新思维,现有文化产品形式单一、创意不足,文化旅游线路整合不够优化,难以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限制了冼夫人文化的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充分发挥。
三、冼夫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需制定冼夫人文化保护传承政策文件,以传承其历史内涵与精神价值为目标,重点开展文化遗址修缮、活动创新、研究推进与人才培养等任务,建立财政、法律、监督等保障措施。加大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冼庙、故里等修缮维护,举办冼夫人文化节、研讨会等活动提升影响力与传播效果,支持学者挖掘内涵价值并出版著作,还通过培训班、交流活动培养专业人才,全方位推动冼夫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二)深入学术研究
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投身冼夫人文化研究,构建研究中心或学术团体,例如高校冼夫人文化研究中心。此中心汇聚历史、考古、民族、军事等多学科资源,展开跨学科探索。组织专家从岭南古史、民族迁徙等维度深挖其历史渊源,剖析爱国统一等精神于古今的价值,探究在地域与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及中华文化传播里的独特意义。
(三)发展文化产业
制定冼夫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国际影响力品牌,涵盖文化旅游、创意、影视制作等产业形态。文化旅游整合资源,打造“冼夫人文化溯源之旅”等精品线路,开发主题公园、考古遗址公园等景点与实景演出。文化创意鼓励企业开发特色产品,如含冼夫人元素的手机壳等文创产品并塑造品牌。影视制作筹备高质量作品,邀知名团队全方位展现冼夫人形象。
(四)强化教育传承
教育是传承冼夫人文化的关键阵地。将其系统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组织专业团队编写贴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水平的教材和课外读物。教材以生动故事讲述冼夫人功绩,课外读物则拓展其文化内涵与时代意义。开设特色课程或兴趣班,如“冼夫人文化史话”“岭南圣母精神探究”等。社会实践时,组织学生参观冼庙、文化遗址,参与民俗活动传承仪式。校园文化活动里,举办冼夫人文化节、主题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形式,在青少年心中种下冼夫人文化的种子,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让他们在传承中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五)加大宣传力度
茂名冼夫人文化深厚且具高宣传价值。可在城市核心建主题广场,设雕像、展示墙与体验区,成文化地标与活动地。利用新媒体,制短视频讲传奇故事,邀网红推广。还可定期办国际研讨会,邀学者提升学术知名度,积极与国内外机构合作,举办冼夫人文化国际研讨会、文化展览等活动,传播冼夫人文化的精髓,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冼夫人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应高度重视其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让冼夫人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茂名市博物馆原馆长、副研究馆员,茂名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茂名市文物保护工作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