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平定叛乱探究之三
冼夫人协助章昭达如何平定欧阳纥之乱?
何火权
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十月,欧阳纥发动叛乱,太建二年(570年)二月,就被朝廷派来的大将章昭达在冼夫人及岭南各族首领和各州刺史的协助下,不到5个月就平定了。欧阳纥父子在岭南经营十多年,且有着担任广州刺史,都督十九州诸军事这样的权力,但在朝廷大军出动平乱,地方刺史、各族首领的协助支持下,短短几个月叛乱就被平息,说明叛乱不得人心。叛乱从发生到平息虽然时间不长,但经历的战役及大大小小的战斗却不少。欧阳纥传记载的是“屡战兵败”,叙述比较简略,我们可以从《陈书》《隋书》等相关记载,梳理出冼夫人协助陈朝大将章昭达平定欧阳纥叛乱的大致经过,特别是那场双方的洭口决战,可以管中窥豹,了解平叛的情况。
据《隋书·谯国夫人》载,冼夫人在平定欧阳纥叛乱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史载“(冼夫人)遂发兵拒境,帅百越酋长迎章昭达。内外逼之,纥徒溃散。”这段话表达了几层意思:一是冼夫人调动各地的军队进行防守,特别是在冼夫人的大本营今粤西一带,筑起防线,这让欧阳纥无法在广州周边进行军事行动。欧阳纥计划渡过五岭北上进入江西,便派兵到始兴,进攻东衡州城,与东衡州刺史钱道戢对战,但被钱道戢打退。二是冼夫人率领百越各族首领迎接章昭达的军队进入岭南,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帮助章昭达大军平息叛乱。三是冼夫人在内组织集结各族首领、各州的部队与欧阳纥的叛军相抗衡,与章昭达率领的军队内外结合,帮助章昭达在较短时间内平定叛乱,欧阳纥兵败溃散。
这里要着重介绍陈朝派来的大将章昭达,据《陈书》“卷十一·列传第五·章昭达”载,他是吴兴武康人,与陈霸先(吴兴长城人)是同乡关系,很早就与陈朝第二任皇帝陈文帝(世祖)陈蒨交好,史载“与世祖游,因结君臣之分”,并“恩宠优渥,超于侪等”,总之关系非同寻常。陈文帝即位后,章昭达一路晋升,天嘉二年(561年),“除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巴武沅四州诸军事、智武将军、郢州刺史”,不久又“进号平西将军”。他在陈文帝时平定了周迪、陈宝应的叛乱,在陈废帝时,平定华皎叛乱,到陈宣帝时,又率兵平定欧阳纥之乱,可以说是一位为朝廷所倚重的军事将领,每次平乱都少不了由他出面指挥。这几次发动叛乱的周迪、陈宝应、华皎、欧阳纥等都是一州刺史、都督多州军事的地方长官。因周迪曾担任过高州刺史,这里也稍作介绍。清康熙《高州府志》载,“梁高州刺史周迪,元帝时封临汝侯。”周迪是临川南城人,梁元帝时曾任壮威将军、高州刺史,封临汝县侯。在陈文帝时,周迪担任江州刺史,进号安南将军,后发动叛乱,在天嘉四年(563年),被章昭达讨平。
章昭达在平定周迪、陈宝应叛乱后,“以功授镇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据《隋书》“百官”记述,南朝陈代官制,这“开府仪同三司”与太尉、司徒、司空等,品并第一,章昭达已是朝廷的一品高官。平定欧阳纥之乱,是其几次平乱中一次比较大的战役,在其传记有简要的记述。章昭达率领大军“倍道兼行,达于始兴”,始兴郡当时为东衡州,与设在阳山郡的西衡州相对应。章昭达的部队与欧阳纥叛军决战的地点在哪里呢?
《陈书·章昭达》载“纥闻昭达奄至,恇忧不知所为”,说明欧阳纥发动叛乱确实比较仓促,知道章昭达率领大军进入岭南之后,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应对,便在洭口结寨,“多聚沙石,盛与竹笼,置于水栅之外,以遏舟舰。”欧阳纥结寨的洭口,也是两军决战的地点。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二·广东三·韶关府”的“英德县”条下载,“洭水,在县西南四十里,一名湟水”,又载“洭口巡司,在县西南五十里,扼大小罗山,陈、黎二峒之吭。”这洭口,即今英德县西南连江口。关于欧阳纥叛乱向衡州进攻的地点,《读史方舆纪要》又在该卷的“始兴县”条下对东衡州和西衡州有记述,“始兴故城在县东北。三国吴置县治此。晋以后因之。梁承圣中,置东衡州,授欧阳頠为刺史。时衡州治含洭。故以此为东衡州也。陈太建初,广州刺史欧阳纥叛,攻衡州,即此。”这些记述说明,欧阳纥叛乱之初,是向治地在始兴的东衡州进犯,但被刺史钱道戢击退。之后退到在含洭县(今英德县,时属西衡州)的洭口安营扎寨,以抗拒章昭达的大军。
陈朝大将章昭达在冼夫人等岭南各族首领的支持下,进入岭南,到达始兴之后,即水陆并进,与欧阳纥的叛军进行决战。在水军方面,针对欧阳纥用竹笼装满沙石放在水中以阻止舟舰沿江而下的计策,章昭达“又令军人衔刀,潜行水中,以斫竹笼,笼篾皆解。”就是说,让士兵潜入水中,把装有沙石的竹笼斫开,让沙石随水流走,这样船只顺流而下,大败欧阳纥的军队。在陆路方面,又命令东衡州刺史钱道戢为步军都督,“由间道断纥之后”,这样水陆合围打击,以至欧阳纥的叛军落得“贼众大败,因而擒纥”。欧阳纥因不满陈宣帝对自己的调动和疑忌,发动叛乱,后果非常严重,史载“仪同章昭达擒欧阳纥送都,斩于建康市”,欧阳纥“时年三十三,家口籍没。子询以年幼免。”作为岭南大族,因为叛乱,以至家口被籍没,只有欧阳询因为年幼而幸免于难。
冼夫人坚决维护朝廷的统治,对陈朝廷忠贞不贰,协助支持章昭达平定欧阳纥之乱后,受到朝廷嘉奖。冯仆因为冼夫人平定叛乱的功劳,被封为信都侯,平越中郎将,并从阳春郡太守转任石龙郡太守。对冼夫人更是褒奖有加,“诏使持节册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赉绣幰油络驷马安车一乘,给鼓吹一部,并麾幢旌节,其卤簿一如刺史之仪。”这是冼夫人受朝廷最早的封号,有学者分析是因子而封,因冯仆任石龙郡太守,因而冼夫人被封为“石龙太夫人”,“一个‘太’字讲明其是从子获誉”(出自《冼夫人家族与隋唐阳江》)。这里的石龙郡在陈时属罗州,石龙即今化州。冯家自冯融任罗州刺史后,到冯仆又回到了今化州任职,可以说,冯家与今化州的渊源较深。冯仆任“平越中郎将”,冼夫人为“中郎将”,又是怎样的官职呢?《宋书》对此职有专门介绍,“平越中郎将,晋武帝置,治广州,主南越”,在朝代的更替中,此职虽有保留,但职位已有变化。《隋书》介绍陈朝官职时有这样的记载“四中郎将,智、仁、勇、信、严等五威、五武将军,……拟官品第四。秩中二千石”,职位已是四品。冼夫人还受到朝廷物质奖励,如驷马安车一乘、鼓吹一部及麾幢旌节等,出行按州刺史的仪式。这也是冼夫人在史上第一次正式由朝廷任命职务,可以行使如刺史一样的权力。这些都是冼夫人对朝廷忠心耿耿,支持朝廷平定叛乱得到的褒扬和肯定。
欧阳纥发动叛乱,作为曾经的岭南大家族几乎走向毁灭。幸好其子欧阳询因年幼被免,后经过努力,在隋代和唐初,成为朝廷重臣,大书法家。这是后话,容后再详细介绍。
(作者系茂名市政协文史专员、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海南省冼夫人研究会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