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冼夫人文化研究
冼夫人平定叛乱探究之一 欧阳纥因何发动叛乱
何火权
在《隋书·谯国夫人》记载冼夫人一生的功绩中,重点叙述了几件突出的事例,主要是智破高州刺史李迁仕,平定欧阳纥、王仲宣叛乱,以及惩处贪官赵讷等。之前,我们曾详细探讨了体现冼夫人智勇双全的著名战例,就是在江西吉安用计谋打败了高州刺史李迁仕,与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并肩作战,结下深厚的友谊,为冯冼家族后来的发展和繁荣打下扎实基础。在陈朝陈宣帝时平定欧阳纥之乱,在隋初平定王仲宣之乱,这两次平定叛乱,体现了冼夫人对朝廷的忠诚,对岭南百姓的爱护,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和百姓的安宁。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冼夫人军事才能得到很好体现,彰显了冼夫人深厚的家国情怀。我们在称颂冼夫人对朝廷忠诚的同时,对叛乱者也来一番探究,这样一对比,更加突出了冼夫人“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的可贵、可赞、可颂之处。
欧阳纥何许人?他身为广州刺史,称雄一方,为什么要发动叛乱呢?他叛乱是如何被平定的,他的后代还有哪些故事?这些内容,对于研究冼夫人的智勇谋略,了解冼夫人的处事待人,都很有必要。对欧阳纥及其家族成员的了解,也利于我们分析探究整个平定叛乱的过程。
要了解欧阳纥是什么人,先要了解他的父亲欧阳頠,据《陈书》记载,欧阳頠是长沙临湘人,年轻时就以言行笃实、讲信用在岭南地区远近闻名。从陈霸先起兵平定侯景之乱起,便跟随陈霸先征战,如陈霸先去江西讨伐蔡路养、李迁仕时,欧阳頠领兵越过五岭,帮助陈霸先,深得陈霸先信任和重用。陈霸先称帝后,派他平定岭南。《陈书》“卷九·列传第三·欧阳頠”载,欧阳頠“改授都督广、交、越、成、定、明、新、高、合、罗、爱、建、德、宜、黄、利、安、石、双十九州诸军事、镇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持节、常侍、侯并如故。”天嘉四年(563年)2月,“进号征南大将军”,同年9月去世,由儿子欧阳纥袭封。
史载欧阳纥“袭封阳山郡公,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这样说来,欧阳纥是陈朝开国功臣之后,是妥妥的官二代,势力非常大,他“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在岭南就他说了算,而且非常能干,很有作为,深得岭南百姓拥护。本传载“在州十馀年,威惠著于百越,进号轻车将军”。不仅欧阳纥父子担任要职,欧阳纥的两个叔叔,一个叔父欧阳盛任交州刺史,另一个叔父欧阳邃为衡州刺史。真是“合门显贵,名振南土”。欧阳纥既有这样的家族背景,又有相当本事,并且父子两代经营岭南多年,可以说是盘根错节,势力庞大,就连当朝皇帝也惧他几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欧阳纥被陈朝第四任皇帝陈宣帝陈琐猜疑,由此而引发了后来的叛乱。
据《陈书》记载,陈宣帝是在陈朝第三任皇帝废帝陈伯宗被废之后上位的,陈废帝时,就有不少蕃镇叛乱,“高宗(陈宣帝)以纥久在南服,颇疑之”。皇帝的怀疑猜忌,是导致欧阳纥叛乱的主要原因,陈宣帝采取了调虎离山之计,史载“太建元年(569年),下诏征纥为左卫将军”。太建元年是陈宣帝年号,陈宣帝即位后,便任命沈恪为镇南将军、广州刺史,接替欧阳纥的职位。
如果欧阳纥能够如冼夫人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并无二心,而且能够舍弃拥有的地盘,放下所得的利益,回到朝廷中去担任一个闲职,也许会避去眼前的祸患,况且当时他才30出头,大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欧阳纥并没有这样的胸怀和眼光,更没有冼夫人这样的忠诚,他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只想继续享受已拥有的荣华富贵,于是便错判形势。《陈书》“卷九·列传第三·欧阳纥”载,“纥惧,未欲就征,其部下多劝之反,遂举兵攻衡州刺史钱道戢。”
据传记中有限的记载分析,欧阳纥发动叛乱的起因是陈宣帝的猜疑、不信任,他自己内心恐惧、害怕,对朝廷明升暗降,调虎离山不满意,因而“未欲就征”,就是说没有接受皇帝的任命。因为他占有岭南广大地方,既担任着广州刺史之职,更重要的是统领着岭南十九州的军事,在军事实力上也有得一战,甚至想更上一层楼,推翻朝廷,自己做皇帝都有可能。同时,最要命的是“其部下多劝之反”,以为上下同心,可以一搏,于是便开始领兵攻打衡州,发动了叛乱。
欧阳纥发动叛乱在时间上比较仓促,各方面都没有做好准备,只是因为朝廷要调离他,他便不听朝廷号令,起兵叛乱。这在道义上、时间上、物资准备上都不充分,算是被动应战,因而必须多找盟友,才会多一些胜算。欧阳纥自然想到在岭南有着崇高威望,被百姓奉为“圣母”的冼夫人,巴望冼夫人及冯冼家族能助其一臂之力。但欧阳纥也了解到,冼夫人与陈霸先曾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帮助陈霸先建立陈朝的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冼夫人和欧阳頠一样,都是陈朝的开国功臣。以冼夫人与陈霸先及陈朝历代皇帝的关系,要想让冼夫人和他一起叛乱谋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欧阳纥想出了一条诡计,就是诱骗冼夫人的儿子,当时担任阳春郡太守的冯仆到他的地盘,想以此来“要挟”冼夫人就范。
面对自己唯一的儿子冯仆被欧阳纥“要挟”住,冼夫人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下一篇探讨。
(作者系茂名市政协文史专员、广东省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海南省冼夫人研究会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