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适配“零距离”
茂名市3169名残疾人获得免费辅具适配服务

市残疾人辅具中心入村到户开展假肢流动装配服务。
■文/图记者 许巨滔
本报讯 “非常感谢残联帮我女儿适配了聋用电子沟通手写板,自小受到听力言语障碍困扰,她不愿意出门,害怕跟别人沟通,现在变得活泼开朗,会写字和画画了。”近日,来自电白区的残疾儿童谭妹妹的母亲满怀感激之情,致电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向工作人员深情致谢。谭妹妹自幼遭遇听力与言语障碍的困扰,这不仅限制了她的社交活动,更让她一度封闭自我,畏惧与外界交流,性格趋于内向与孤僻。电白区残联在开展入户调研时,细致入微地发现了谭妹妹的特殊需求,并迅速将其情况转介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经过专业的听力言语功能评估,中心为她量身配置了聋用电子沟通手写板,就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她的心灵之门,使她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学习生活充满了新的希望与活力。
在偏远农村的残疾人王大爷紧紧握住假肢装配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换上新的假肢,我的膝盖舒服多了,再也不用担心膝盖磨出血了,感谢你们特意上门免费装配,很贴心很温暖。”因意外截肢,王大爷失去左腿,出行全靠轮椅和家人辅助。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开展筛查服务工作中发现其的需求后即刻为王大爷提供了肢体功能评估和假肢装配服务,王大爷自主活动能力得到辅助后最大程度地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活动。
据市残联下属单位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诸如谭妹妹、王大爷等受益于免费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的动人故事不胜枚举。在广泛深入基层,扎实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的过程中,该中心频繁接收到来自受助者的感谢电话、满载深情的感谢信,以及象征着诚挚谢意的锦旗。这些朴素而真挚的话语,传递出残疾人享受到惠残政策后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自2024年以来,市残疾人联合会为切实提升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的精准度与满意度,精心构建了市、区(县级市)及乡镇(街道)三级残联紧密联动的工作机制。依托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的深入实施,各级残联组织精准把脉残疾人的辅助器具服务需求,于辅具适配服务启动之初便细致开展统计登记、入户筛查与科学评估工作。在服务推进过程中,充分利用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与社工服务站点的平台优势,采取统一集中发放与个别流动配送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扎实有效。服务完成后,市残联还严格实施辅具适配的后期服务保障措施,包括适应性训练等一系列后续服务,全面实现了免费辅助器具服务的“精准筛查、精准评估、精准适配、精准配送”目标,有力促进了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与社会融入的进程,彰显了社会对残疾人群体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
据统计,2024年我市免费为3169名残疾人适配电子助视器、盲用收音机、盲杖、助听器、器、护理型轮椅、助行器、坐便椅、拐杖等品类丰富多样的辅助器具,辅助器具适配率100%,较好地满足各类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切实提升残疾人的幸福指数。
茂名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进一步聚焦残疾人实际需求,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更加精准化、专业化的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切实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融入社会活动的能力,让残疾人生活更自信、更便捷,充分感受来自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