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柿树的记忆


刘良新
  几位外地朋友舟车劳顿,相约来到我老家——信宜思贺游玩。主客见面,相谈甚欢!大家兴高采烈,海阔天空,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鳄蜥一直谈到我家屋背那棵百年柿子树。
  因为那棵柿子树是老树,所以结果既少又小,我正打算斩掉它,为旁边的龙眼树腾出成长空间。
  朋友说:“不要斩柿子树,要斩就斩龙眼树!龙眼树到处都有,百年柿子树哪里找呢?如果你斩了它,将会失去很多记忆!”
  想想也是,我家的柿子树虽然不起眼,但确实承载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几十年前,我们村以粮为纲,只有三五户人家的房前屋后种有为数不多的果树,所结的果基本上都是摘来自食或与邻里分享,极少买卖。
  与龙眼、黄皮等水果摘下来直接可以吃不同,柿子就算在树上黄了,也不能直接吃。因为它有一种涩味,很难下咽,要先用水浸净涩味才能吃,比较麻烦。
  不过,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浸净的柿子对小孩仍然是有诱惑力的。在柿子成熟的季节,村中的小伙伴们总喜欢来我家玩,为了能吃上柿子,小伙伴有的帮我照看弟弟妹妹,有的帮我烧火煲粥,有的帮我摘菜洗菜······其实,小伙伴们心甘情愿来我家帮我干活,除了有柿子吃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很多连环画。《十五贯》《三打白骨精》《白毛女》《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本本都图文并茂,令人爱不释手!在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年代,连环画的吸引力何其大啊!
  其实,那些连环画也不是家里购买的。拥有这段充满温暖的阅读记忆,实在是要感谢那棵柿子树。
  八一林场的职工子弟很多,他们每人都拥有数量不等的连环画。每年柿子成熟之时,我就带一袋柿子过去,总能换回一堆连环画,足够小伙伴们看几天。
  那时候的柿子是很少拿来卖的,要卖也卖不了多少。我叔公有一棵很大的柿子树,每年所结的柿子都挂满枝条。老人家偶尔会带些柿子到八一林场杨师傅的理发店卖。说实话,叔公去杨师傅的理发店,主要是去听新闻、听故事、聊天。因为杨师傅有台收音机,经常播报新闻,还有故事专栏。叔公卖柿子只是顺带的事情,他拿去的柿子,除了与老哥们分享,还用于哄那些不愿意剪头发的小孩,真正卖的不多。来买柿子的也只有八一林场的知青。当年,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到八一林场的知青可多了,只要叔公拿柿子去卖,总会有知青来买。但是,由于价格便宜,二分钱一个,五分钱三个,一天往往也卖不了几角钱。
  有一年,喜从天降,我家那棵柿子竟然有人要来买。当时,满树的柿子还未成熟,有个外地人到来要定购。那人与我爸爸商定,一角钱一斤,十月份来采摘,交定金2元。未过十月,主家不能采摘,否则,要按定金的两倍退回4元。如果过了十月,他还不来采摘的话,就由我们处理,并不用退定金。
  不知什么原因,那年的十月已过,满树的柿子金黄金黄的了,那个外地人却没来摘柿子。那时没有电话,我们无法联系他。十月过了,按照约定,柿子任由我们处理。我提议把柿子摘了,但爸爸不同意,说:“再等等吧,可能他明天就来了。”我们一直等到十一月底,挂在树枝上的柿子都软了,并不时有被风吹脱坠地的,满地都是。这时,爸爸才允许我们摘果。尽管如此,爸爸仍说:“如果那个客商过来了,我会归还那2元定金给他,毕竟大家赚钱都不容易。”
  与其他水果相比,柿子有一个好处,可以制作柿子饼。柿子饼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等功效。说起晒柿子饼,我家有笑有泪。记忆中,我家曾在晒柿子饼时遇上连续阴雨天,导致柿子发霉变质,前功尽废。当然,我们也有过晒成功的,但会越晒越少。因为晒到七分干后,柿子没有涩味了,我们兄妹就会边晒边吃,到最后往往所剩无几。
  现在,各种各样的水果都有了,要浸过还要削皮才能吃的柿子就更少人问津了。如今与友相聚,谈起往昔,百年柿树的故事,以及童年的欢乐时光,从记忆深处走来,再也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