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荔枝碑林 赋能乡村旅游

林里泉 李志


  高州根子镇是中国荔枝名镇,荔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地域魅力。在中国荔枝博览馆旁兴建荔枝碑林,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荔枝文化的内涵,更能为乡村旅游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展现当地特色的亮丽名片。
  一、建设荔枝碑林的意义
  (一)文化传承与弘扬
  荔枝在我国文化长河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赞美荔枝的诗篇。从“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些诗词佳作传颂千古,成为荔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荔枝碑林,能够将这些与荔枝相关的诗词、故事以石碑为载体,永久性地保存与展示,让后人直观地感受到荔枝文化的源远流长,使这一独特的文化瑰宝得以传承与弘扬,在岁月的流转中永不褪色。
  (二)旅游资源拓展
  在当今旅游蓬勃发展的时代,特色旅游景点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荔枝碑林作为一种独具匠心的文化景观,将为高州根子镇的旅游资源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游客们在游览荔枝园、参观荔枝博览馆之余,踱步于荔枝碑林之间,细细品味碑上的诗词佳作,领略古人对荔枝的钟情与赞誉,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不仅能够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还能通过游客的口碑传播,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地域文化形象
  荔枝碑林的建设是高州根子镇对自身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精心打造,彰显了对地域文化的高度重视与强烈自信。它将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代表着高州根子镇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品位。随着荔枝碑林知名度的不断提升,高州根子镇在国内外的文化影响力也将随之扩大,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富有文化内涵的地域形象,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与归属感,赋能乡村旅游,促进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如何建设荔枝碑林
  (一)整体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1.科学立项:在建设荔枝碑林之前,务必进行全面深入的市场调研与严谨专业的可行性论证。详细分析当地旅游市场的需求趋势、游客流量预测以及周边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评估荔枝碑林项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效益与潜在风险。邀请文化专家、旅游规划专家、建筑师等专业人士共同参与项目的策划与设计,确保项目的定位精准、特色鲜明且具有可行性、前瞻性。
  2.合理建设:依据立项规划,精心制定详细的建设施工方案,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与进度。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生态承载能力,选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与施工技术,减少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注重碑林的景观设计与空间布局,使其与周边的荔枝园、博览馆等景观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整体氛围。
  3.可持续运营:建立健全荔枝碑林的后期运营管理机制,制定长期的维护计划与资金预算。加强对碑林的日常巡查与保养维护,及时修复受损的石碑与设施,确保碑林的完好无损与整洁美观。此外,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荔枝文化节、诗词朗诵会、书法展览等,不断提升荔枝碑林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与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交流,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
  (二)原生态园林保护
  1.生态环境评估:在规划荔枝碑林建设之前,组织专业的生态环境团队对建设区域及周边的原生态园林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深入了解该区域内的植物种类、分布情况、生态习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建设活动可能对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与潜在风险,为后续的保护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最小化干预原则:在荔枝碑林的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最小化干预原生态园林的原则。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荔枝树、植被群落以及自然地形地貌,避免大规模的土地平整与树木砍伐。对于必须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广场等,应采用生态友好型的设计方案,减少对土壤、水体和植被的破坏。例如,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建设生态排水系统等,降低对原生态环境的扰动。
  3.生态修复与补偿:针对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对原生态园林造成的局部破坏,及时制定并实施生态修复与补偿措施。在施工结束后,迅速开展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工作,选用当地的乡土植物品种进行种植,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与稳定。同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因建设活动受到影响的生态环境要素进行补偿与改善,如建设生态湿地、人工栖息地等,提升区域内的生态服务功能与生物多样性。
  (三)诗词及故事收集整理与镌刻
  1.广泛收集:成立专门的荔枝文化研究小组,深入挖掘各类历史文献、古籍资料、地方县志以及民间传说,广泛收集与荔枝有关的诗词、文章、故事等文化素材。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征集活动,鼓励广大文化爱好者、学者、诗人等积极参与,提供与荔枝相关的原创作品或珍藏资料,确保收集到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面广,能够全面反映荔枝文化的历史脉络与多元内涵。
  2.精心整理与筛选:对收集到的大量诗词及故事素材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筛选工作。邀请文化专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等专业人士组成评审团队,从文化价值、艺术水平、历史意义等多个维度对素材进行评估与审核。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经典性且与高州根子镇地域特色紧密结合的诗词和故事,确保镌刻在石碑上的内容质量上乘、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游客的品鉴。
  3.专业镌刻与展示:邀请技艺精湛的石刻工匠,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石刻工艺,将选定的诗词及故事精心镌刻在石碑之上。在镌刻过程中,注重字体的选择、排版的设计以及雕刻的精细度,力求使每一块石碑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时,根据碑林的整体布局与景观设计,合理安排石碑的摆放位置与展示方式,通过不同的主题区域、游览路线等设置,让游客能够有序地欣赏到这些镌刻着荔枝文化精华的石碑,深入领略荔枝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石碑布局合理性
  1.功能分区布局:根据荔枝碑林的规模与内容,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可设置诗词展示区、故事讲述区、书法艺术区等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有相对明确的主题与特色。诗词展示区以镌刻历代赞美荔枝的诗词为主,按照朝代或诗词风格进行分类排列,便于游客欣赏与对比阅读;故事讲述区则重点展示与荔枝相关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或小型雕塑景观辅助,生动形象地讲述荔枝背后的故事;书法艺术区汇聚当代书法家书写的荔枝主题书法作品,展示书法艺术与荔枝文化的完美融合,提升碑林的艺术品位与文化内涵。
  2.游览路线规划: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游览路线,引导游客有序地游览荔枝碑林。路线的规划应充分考虑游客的观赏习惯与体力消耗,避免出现重复路线或过于复杂的岔路。可以设计一条主游览路线贯穿各个功能分区,同时设置一些辅助路线或观景平台,方便游客在不同角度欣赏石碑与周边景观。在游览路线上设置清晰明确的标识牌与导览设施,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指引与介绍,包括石碑的内容简介、作者信息、创作背景等,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感受荔枝文化的魅力。
  3.空间疏密与景观协调:在石碑布局过程中,注重空间的疏密变化与景观的协调统一。避免石碑过于密集或稀疏,造成视觉上的压迫感或空旷感。在一些重点区域或主题展示区,可以适当增加石碑的密度,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而在过渡区域或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则相对减少石碑数量,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游客欣赏周边的自然景色,如荔枝树的翠绿、园林的清幽等。同时,石碑的风格、材质、颜色等应与周围的建筑、植物、地形等景观元素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既能专注于石碑文化的欣赏,又能感受到整个荔枝碑林景区的和谐之美。
  建设荔枝碑林对于高州根子镇而言,是一项意义深远且极具挑战性的文化工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精心细致的实施,注重原生态园林保护、诗词故事收集整理、石碑布局优化等多方面工作,荔枝碑林必将成为传承荔枝文化的重要载体、赋能乡村旅游的有力引擎,为高州根子镇的新质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新时代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作者:林里泉,茂名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志,茂名开放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