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机关创建 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构建


张凌凤
  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各级机关的重要要求和殷切期望。自模范机关提出以来,各级机关深入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形成了浓厚创建氛围,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但实践中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谁来建”的主体责任不够清晰、“为什么建”的目标设定不够明确、“建什么”的标准要求不够精准、“怎么建”的方法举措不够有力、“如何建”的制度机制不够完善等等。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不是一项临时性的工作任务,而是一项长期性的目标要求,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长效化制度机制和行为规范,为进一步规范创建工作、巩固创建成效提供有效制度保障和实践支撑。
  一、严格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科学化目标设置机制
  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工程,只有模范机关创建的主体责任更加明确夯实、目标导向更加鲜明具体,创建路径方法才能更加清晰有力。一是明确责任主体。全力推进创建责任清单制,进一步明晰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机关党委的专职责任、党支部的具体责任,科学设置党组(党委)书记、机关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党员各级主体的责任清单,让创建目标任务化、任务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形成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推动落实的责任链,防止机关党委“唱独角戏”。二是科学设立目标标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各单位、各部门工作职责和重点任务,立足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具体化模范机关创建目标,督促各级机关党组织分领域、分阶段、分层次科学设置创建目标任务,切实把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要求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具体标准要求、重点工作任务和有效方法路径,充分发挥各级机关积极作用,为抓好创建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和科学依据。三是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性质的单位和不同类型的机关科学设置创建目标,结合各单位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模范机关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创建标准和工作要求,增强工作的方向感、精准度和实效性,确保创建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避免创建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二、规范创建流程,建立健全动态化过程管理机制
  模范机关创建工作的有效运行,需要抓紧抓实从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到效果评估等整个创建过程,让创建工作紧扣实际、具体可行。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创促建、以建促改,把模范机关创建过程作为破解工作难题、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载体,针对模范机关创建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存在的薄弱环节,认真梳理问题清单,寻求有效解决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方法,使创建过程真正成为规范行为的标尺、解决问题的武器、促进工作的保障。二是坚持融合共建。把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为深化创建工作找准“落脚点”,为推动业务工作提供“着力点”,建立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思路一体化设计、工作一体化推进、责任一体化落实、目标一体化考核工作机制。坚持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抓手和坚强保证。三是坚持务实高效。把改进作风作为模范机关创建的有效动力,把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中心工作和日常业务作为重要标准,结合年度上级党组织工作部署和单位重点工作,研究制定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方案或任务清单,明确创建主要内容以及具体目标措施、时限要求和责任主体,加强对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的跟踪问效,及时通报情况,督促工作落实。
  三、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精准化考核评价机制
  如何构建综合性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是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亟须解决的实践难题。一是细化考评指标。坚持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党员群众关注热点内容,分类设置考评内容,逐条逐项进行量化、细化考核指标,做到考核主体明晰、考评内容明确、考评权重合理,发挥好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使模范机关创建“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二是优化考评方法。综合运用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组织考评、群众测评等考评方式,探索建立群众考核评议制度机制,把群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程度作为模范机关创建成效的重要检验标准,广泛吸纳基层群众、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中,畅通群众考评渠道和路径,科学确定群众考评的分类标准和具体内容,创新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模范机关创建工作监督评价,做到上级评价和群众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统一。三是加强考评管理。根据模范机关创建的工作重点和活动内容的不同,对考核标准和频度进行适当调整,对于常规性的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于重点工作和特色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坚持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按比例综合考核结果,最终形成考核意见。把模范机关创建考核评价与机关党建考核、工作绩效考核相结合,整合考核力量,归并考核项目,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防止考核力量分散、考核项目繁多、增加基层单位负担等问题。
  四、突出示范引领,建立健全正向性典型激励机制
  坚持正向激励、典型引领,发挥先进典型在模范机关创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共创共建共进的良好创建氛围。一是注重典型引领抓创建。注重培育、选树先进典型,选树模范机关创建工作的先进典型并予以表彰宣传,打造模范机关创建交流平台,总结推广模范机关创建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先进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辐射带动作用,激励党员干部和机关党组织争做先进、争当先进,形成对标模范、学习模范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激励体系推创建。省、市、县各级机关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单位开展评选活动,制定评选办法和工作方案,明确评选标准,分层级分阶段分梯度地开展模范机关评选,综合运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成长激励、情感激励等多元化激励方式,通过开展党建工作创新项目评选,通报表扬创建进展情况和亮点工作,不断激发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机关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强化结果运用促创建。把模范机关评选结果与工作绩效考核、党建工作责任考核相结合,与“两优一先”、“文明单位”、优秀公务员等重要评选表彰相结合,把创建模范机关情况作为党组织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和党员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强化激励导向。建立健全模范机关评选复议制度机制,对往届评选为模范机关的单位进行定期复查评议,对不符合条件的单位进行摘牌、整改,激励各单位比学赶超、赛龙夺锦,推动模范机关创建整体达标。
  五、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全方位监督问责机制
  聚焦创建工作,发挥监督问责的倒逼作用,为进一步深化创建工作,抓实机关工作作风、提升机关工作效能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强化监督主体责任。加强机关工委和领导机关对模范机关创建的督促指导,强化机关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机关纪委的监督责任,综合运用书面问询、当面约谈、情况通报等督促方式,强化对模范机关创建工作的过程督导和监督检查,推动创建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落细。二是建立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坚持开门纳谏,广泛收集对模范机关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围绕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围绕上级确定的年度目标和重点任务,分层分级分类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内容、措施和时间表,切实解决工作落实中的“层层递减”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存在问题较多、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开展专项督察,形成落实情况督查报告,逐一做好问题反馈,以突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带动创建模范机关各方面工作明显提升。三是建立追责问责制度机制。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加强追责问责的力度,对创建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对相关的党组织通报批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强化督促整改,增强追责问责的严肃性和纪律性,切实推动创建工作责任落实。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直机关工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