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卫国:这是一个逐光的诗人

首先祝贺诗人郭逸竹,这是她出版的第三本诗集,非常不容易。茂名有着优秀的诗歌传统,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间,茂名在整个广东的诗歌地位都是非常高的。比如,今天在座的,除了郭老师之外,还有好几位优秀的诗人,台上的张慧谋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就是我们茂名诗歌的领路人,影响非常大;还有坐在前面的蓝蓓、吴小英等,都是非常优秀的诗人;茂名还有大量的好诗人,虽然他们多数都不在茂名。
诗人郭逸竹是我近几年才知道的又一位女诗人。虽然我认识她相对较晚,但这本《踏雪行》已经是她的第三本诗集了。这种坚持,就是对茂名诗歌文化的一种传承,而诗歌文化可以说是我们茂名走在最前面、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对这一点我是充满自信的,从专业的角度来讲,也是非常肯定的。
对郭老师这本诗集,我在“序”中说她是一个逐光的诗人,她的诗歌是向光的,这从诗集里有很多诗的题目就可以看得出来。对她的诗歌来说,这个“光”又是什么呢?说简单一点,光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真善美。一个优秀的诗人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肯定首先是对真善美的一种热爱和向往。读郭老师这本诗集,你会发现在她的世界里或者在她所追求的“光”里,最突出的是美,这可能也是很多女性诗歌的特点。她的诗集里有很多篇幅写到各种各样的花,花就是美的一种象征。另外她的诗还有一个很突出的题材特点,就是对亲情的表达。刚才郭老师在陈述她的写作历程时也非常着重地强调了她的祖母对她的影响,我读她的诗也感受到了。这是一种亲情,同时当然也代表着人间至善。她所追求的“光”,还有特别突出的一点,就是从她的诗里面可以感受到一个诗人对诗歌、对艺术本身的热爱。“艺术”本身必然是一个真诚的诗人毕生所追求的至高之光。
当然,我们还应该再深入一步,诗人一方面是逐光者,但这还不够,优秀的诗人不能止步于此,他还有更重要的责任,就是他必须把自己化为这个时代的光。真正的诗人必须承担至少一部分的社会责任,你要自己成为时代之光,这是过去时代一切伟大的诗人给我们留下的一个人类经验,或者说,这是他们用诗歌给我们塑造的一种代表人类未来和希望的生命形象。
所以说在今天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是可以提出更高要求的。一个时代的诗人,代表一种深度和高度,他应该超越一般的人,或者说要有超越其时代的一个更高的视角,要看到真正的未来在哪里,就像雪莱说的,诗人应该是“世间未经公认的立法者”,也就是他要能够预先看到并向世人指出未来世界的模样,这才是诗人的根本职责。因此我今天在这里说的第一个意思,就是诗人的一个最基础的形象是一个追光者;其次,他还必须让自己成为光。
(向卫国: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授。从事文学理论教学,兼事诗学理论研究和诗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