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实践指向
夏金玲 李振华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先进文化。它内蕴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凝聚,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与红色文化具有内在逻辑,为新时代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要求出发,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反复强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深刻阐发了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着力点。
第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保持政治本色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历尽磨难、经受考验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永不褪色的底色,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形象表达。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进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激励下,为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不懈奋斗,用鲜血和生命捍卫永不褪色的红色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的集中体现,如若忘记了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就会陷入改变性质、改变颜色的极大危险当中,也将失去人民、失去未来。如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红色旗帜,向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方向阔步迈进。
第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确保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必要条件,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不断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着力解决好党内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党在整体上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在新的征程上,对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如何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回答好“守初心”这张时代考卷,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从而源源不断地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推动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代命题。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在坚持真理的基础上保持正视自身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进行自我革命,才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
第三,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建设一支现代化人民军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后盾。古田会议标志人民军队定型,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一系列重大原则,是强军兴军的坚强理论基石和强大思想武器。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在此次新古田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重新强调政治建军、党指挥枪的原则和传统。针对军队尤其是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党性原则、革命精神、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指出这些问题不解决,拖下去,蔓延下去,军队就有变质变色的危险,要求必须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扎实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为听党指挥、献身强军事业筑牢思想政治根基。
第四,重视青少年的红色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处于人生关键的“拔节孕穗期”。重视青少年群体的红色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牢记革命先烈的初心使命,顺利完成实现中国梦这场历史接力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一方面,知识灌输和情感培育双管齐下,使红色基因渗进血脉,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从组织培养上高度重视青少年群体的红色教育。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蕴含着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协调等多层辩证关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辩证把握好上述几组关系,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发扬红色传统是新时代传承发扬红色文化的实践路径。
首先,坚持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结合,用好红色资源。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国实践、顺应时代要求、回应人民期盼,从现实出发朝着理想和目标奋进,如强调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作为红色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媒介,红色资源见证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百余年奋进历程,是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华章的最宝贵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调研时,都要瞻仰对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加强文化建设,尤其是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此外,用好红色资源,既有利于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自信,还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依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实现红色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不失为运用好红色资源振兴乡村的有效路径。
其次,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讲好红色故事。在党的百年奋进史中发生的每一个历史事件、出现的每一位革命英雄、铸就的每一种革命精神及留存下来的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都连接着一个个激励人心的红色故事,汇聚成党的红色血脉。习近平文化思想阐述了一系列有关文化的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理论问题,同时包含实践性要求,为怎样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指明了方向。通过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等红色故事,使人们不仅能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而且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凝聚起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讲好红色故事,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人们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实践。
最后,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协调,发扬红色传统。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奋力开创而来,在这过程中形成了党的光荣的红色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的科学内涵,如“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是党的优良传统”,“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决不能丢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红色传统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求必须协调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去创新文化实践。因此,发扬红色传统并不是说把红色传统简单套用到今天的具体实践中,而是在传承弘扬基础上不断丰富红色传统的时代内涵,以及创新继承红色传统的方式方法,实现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扬好红色传统,弘扬好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道路上应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