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临港产业发展“热辣滚烫”

茂名海关关员对铁矿球团开展现场查验。
■记者 梁雪玲 通讯员 卢明枢 吕粤海 孙梅强
本报讯 虽然立秋已过,但茂名口岸持续处于“热辣滚烫”模式。在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晴天碧海,海风泱泱,微风带来阵阵咸鲜气息,码头满载的货轮络绎不绝,巨大的吊机直耸云霄,港内货车往来如梭。今年前7个月,茂名海关共监管进出口货物913.1万吨,同比增加10.1%,货值368.7亿元,同比增长7.2%。
向海而兴,港口发展“热辣滚烫”
茂名市位于南海之滨,东承粤港澳大湾区、西启北部湾城市群、南接海南自贸港,拥有近200公里海岸线,海域辽阔,具有向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得天独厚的战略条件。
站在博贺莲头岭向海望去,两条长长的防波堤从岸边两侧伸展出来,直插海中央,像两只有力的臂膀,拥抱着一大片碧蓝的海水。港池内,广港码头二期正在加快建设中,塔吊、推土机、压路机及搅拌机正在施工现场忙碌着,隔海望去,几艘施工船正在来回航行,现场抓斗船、炸礁船正紧张施工,30万吨原油码头正紧张建设中,一个现代化的港口初具雏形。
码头“热辣滚烫”般的繁忙,照见的是茂名向海而兴的步伐,更是活力满满的经济。为支持茂名港口发展,茂名海关成立工作专班,紧盯地方重点项目建设,用好“关长送政策上门”,主动对接企业,着力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点对点指导企业完善查验、检验、检疫等各项口岸功能设备设施建设,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清单式管理、销账式处理,确保码头有序推进;践行“四下基层”,深入现场解决问题,“月月送服务,专项专指导”,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压缩企业时间和资金成本,实现项目生根落地。港阔水深、船来货往,进口货物越来越丰富,除常用的原油及成品油外,铁矿、粮食、液化丙烷、液化丁烷及镍铁等大宗散货也越来越多,7月18日,茂名口岸首次迎来进口大麦。
以港聚产,临港产业“热辣滚烫”
风从海上来,扬帆正当时。港口作为连接“内外”的“大通道”,这些年,和港口一同发展的,还有临港产业。
7月23日,位于广港码头旁边的益海嘉里(茂名)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正式获得进境粮食指定加工企业备案资质,为下一步加工进口小麦打下基础。
同时,在吉达港区后方,东华能源茂名项目装置区机器轰鸣,崭新的管廊设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白色的聚丙烯颗粒自动装袋,经传送带、叉车装载入库,发往下游企业。而就在东华能源旁边,万吨碳纤维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临港产业蓬勃发展,零碳产业园初显雏形。
港口对腹地的牵引,对产业的聚集及产业链的融合支撑具有深远的意义。依托港口带动作用,东华能源、道道全、益海嘉里等大型企业纷纷进驻,按照《关于聚焦贸易高质量发展建设进口基地实施方案》规划,未来茂名将围绕油品、液化天然气、粮食等战略性资源产品建设进口基地。前7个月,茂名口岸进口液化丙烷、液化丁烷29亿元,同比增长8.8倍;进口油菜籽12.2亿元;进口原油23.3亿元,同比增长180.1%,拉动茂名市外贸进出口增长25个百分点。
眼下,茂名正以海为媒,以港聚产,逐梦深蓝,谱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促进临港产业发展,茂名海关成立支持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专班,实现全方位、全程跟踪服务,聚焦东华能源项目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特点,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促进液化丙烷、液化丁烷进口和聚丙烯产品出口;优化海铁联运监管方式,深入推进多式联运,服务拓展中南地区物流,支持湖南涟钢铁矿石进口;支持茂名广港码头增加进口木薯干、高粱等货物品种扩项获批,支持粮食扩大进口,确保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优化检疫监管措施,“一企一策”支持道道全粮油(茂名)有限公司进口油菜籽锚地检疫,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近200万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下一步,茂名海关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身在南海之滨,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守国门、促发展的职责使命,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持续支持港口建设及临港产业发展,助推茂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