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茂名观察

以“擂台比武”助推“百千万工程”


梁媛婷(化州)
  近期,在“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电白区旦场镇通过“擂台比武”活动,引导各村同台“比武”、现场“过招”,进一步树立了比学赶超的导向,端正了担当作为的风气,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冲劲,营造了创先争优、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
  立足新发展阶段,面临更多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但与此同时,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还未能完全跟上茂名高质量发展要求。比如,有的干部还存在改革创新意识弱,等靠要思想重,干事创业劲头不足,推动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通过“擂台比武”活动能够从实战出发,以赛促训、以训促学、以学促战,推动党员干部永葆进取之心,涵养争先意识,激发发展动能。
  在同台比武中赛出干部精气神。擂台赛比拼的重要意义在于激发积极性、促进工作落实、推动发展、提升群众满意度。从2020年省第一届《乡村振兴大擂台》开始,各地纷纷结合本地实际,把“擂台比武”作为学习交流、实践锻炼、经验推广的好形式,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履职尽责能力和抓落实的能力。“百千万工程”是省的头号工程,要拿出头号力度,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实效。以“擂台赛”的形式吹响前进的号角、敲响比拼的战鼓,能够激发干部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创优争先的荣誉感,让干部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以决战姿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
  在现场过招中找准差距补短板。“擂台比武”是形式,互学互鉴、找准短板、推动发展是目的。各村依托“擂台赛”晒成绩、比亮点、话思路、传经验,让大家在对比中学习借鉴到先进村的工作经验,也在对比点评中找到了自身差距,更能让干部看到自身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从而打开发展思路,达到互学互鉴、共同提升的良好效果。如旦场镇低山村以党建引领、民主法治、绿色经济作为三大抓手来推进“百千万工程”,有效推动了集体经济增长和和美村庄建设,以实际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获得旦场镇“擂台比武”活动第一名,成为各村竞相学习赶超的标杆,充分发挥先进村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比学赶超中激发发展新活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通过激烈的比赛,有利于营造比学赶超、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让党员干部在奋勇争先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实现以比促干。推动党员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的岗位中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百千万工程”各项重点任务落细落实,自觉扛起促进乡村振兴的重任,不断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如高州市连续三届代表茂名市派出根子镇元坝村、分界镇和高州市代表团参加省举办的《乡村振兴打擂台》,进一步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全市上下一心、斗志昂扬,推动高州发展更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擂台比武”不是比完结束,而是起点和开端,关键是打好擂台赛“后半程”,把比赛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服务中心大局促发展。要找准“擂台比武”活动与中心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活动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推动各村聚焦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把比武内容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人居环境整治、绿美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进行融合推进,认真学习借鉴各村的先进经验,将评比过程中发现的短板弱项进行优化提升,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提效能,把农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要加大宣传引领聚合力。通过总结经验,发掘典型,不断丰富“擂台比武”活动的内涵,增强全局观念和工作上的全面性、系统性,积极向村民群众宣传举办“擂台比武”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身边好人”等评比活动,提升村民群众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发挥村规民约、“积分超市”等管理载体作用,引导村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工作中来,积极建言献策,化个体智慧为集思广益,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要强化结果运用树导向。要将“擂台比武”评比情况与村党组织评星定级、村级年度考核、村干部履职评估、绩效报酬落实及各类评优评先等有机结合。对表现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优先纳入优秀人才库管理,并在村集体资金、项目、政策等倾斜支持。对位次靠后的村党组织及村干部要及时指出存在问题,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提醒,督促加压奋进。同时,通过报刊、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广泛宣传“擂台比武”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取得成效,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树立比学赶超、见贤思齐的良性竞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