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激励相容机制的设计与实施
梁辉良
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当前,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调动农民和村干部双方的积极性,尤其是如何解决村干部在追求社会综合效益与个人或企业利益间的潜在矛盾,而这一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所谓“激励相容”机制,是指在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中,既能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又符合股份化改制要求,促进社会综合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机制设计。它旨在通过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和分配制度的合理化,解决传统集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一、实施激励相容机制的意义
实施激励相容机制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意义重大。首先,通过建立激励相容机制,能有效提升农民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农民成为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其次,激励机制能够引导资源向对集体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的个人或组织倾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集体经济整体效率。再者,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凭借共同的经济利益把村民紧密联结,营造共同富裕的良好氛围。最后,激励相容机制的实施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所以,设计和实施一套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既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
二、激励相容机制设计
(一)设计原则
在设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的“激励相容”机制时,我们必须首先确立一系列原则,以确保机制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励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一是要坚持目标导向性原则。激励相容机制的设计必须以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目标为导向,确保激励措施能够促进集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公平性原则。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必须确保分配机制的公平性,使得所有集体成员均有机会参与并从中受益,避免因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内部矛盾。三是坚持可持续性原则。激励机制应考虑到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避免短视行为,确保激励措施不会因一时的奖励而带来长期的经济负担。四是坚持透明性原则。激励机制的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估过程需要高度透明,保证所有成员都能够理解激励措施的内容和目的,从而增强机制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五是坚持灵活性原则。设计的激励机制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成员需求进行适时调整。
(二)目标设定
设计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激励相容”机制,需要确保机制设计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目标一致,同时兼顾公平性、可持续性、透明性和灵活性原则。其一,达成经济增长目标,促使农村集体经济在量化方面有所增长,涵盖增加经营性收入、提升资产运营效率等内容。其二,实现风险控制目标,机制设计要促使集体经济组织在谋求发展时强化财务管理,把控负债水平,保障经济活动的安全与稳健。其三,达成分配正义目标,激励机制要保证收益分配合理,既要激发成员的生产积极性,又要让每个成员在集体经济中获得公正的收益分配。其四,完成社会责任目标,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能仅追求经济利益,还需兼顾社会责任,像提供公共服务、改善基础设施等。其五,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激励机制设计应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例如借助绿色生产、技术创新等方式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三、激励相容机制的组成要素
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激励相容”机制设计与实施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激励相容机制体系,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激励机制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其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成员的正向激励来调动其参与集体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激励机制通常包括但不限于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例如,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村实施的“一次分红,二次返利”机制,通过一次分红保障村民的基本收益,二次返利则通过提供免费的供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以及对村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给予补贴等形式,让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激励机制,它通过物质利益的分配和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约束机制是对激励机制的必要补充,它通过设定一系列规则和标准,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以确保集体经济活动的规范运作和目标的实现。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约束机制可能包括合同约定、法律法规、内部管理规定等。这些约束机制能够有效地遏制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搭便车”行为,确保集体经济活动的可持续性。
最后,监督机制是保证激励和约束能够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监督机制主要负责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运作进行监控,确保所有成员均按照既定规则行事,并且激励和约束措施得到恰当实施。监督机制可以是内部审计、独立第三方评估、村民监督等多种形式。例如,在农村集体资产“双重委托代理”机制设计中,要建立民主决策机制,让村民充分参与集体经济重大决策,要公开、公平、公正选择代理人,并要求代理人定期向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公开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重要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以确保其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符合集体经济组织的目标要求。
通过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设计与实施,可以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规范其行为,同时确保集体经济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进而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激励相容机制实施的前提条件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激励相容”机制的实施需要一系列前提条件。首先,清晰的产权界定至关重要,要明确农村集体资产的归属、边界和权利义务关系,否则可能出现激励对象不明确、效果不佳的情况。其次,健全的治理结构不可或缺,建立包括决策、执行和监督等机构且职责分明、相互制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架构,能确保决策科学公正。再者,准确的绩效评估体系必不可少,制定客观全面且可量化的评估指标,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和村干部工作表现等进行精准评估,为激励提供依据。此外,稳定的政策环境是基础,政府出台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稳定连续政策,让参与者对未来有清晰预期,增强激励机制有效性。同时,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能保证组织内部及与村民之间信息及时准确传递,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激励机制扭曲。充分发挥村民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使激励机制符合村民利益诉求。最后,人才保障是关键,拥有具备经营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村干部及相关人才,能理解和运用激励机制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五、激励相容机制的实施步骤和策略
在设计和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激励相容”机制时,关键在于确保激励措施与农民的内在动机和行为预期相匹配,同时确保这些措施能够在不同情境下有效实施。
首先,确定激励措施的步骤涉及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目标、结构和农民成员的需求、期望进行全面的分析。这需要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历史表现、资源状况、市场环境以及农民的经济水平、风险偏好等进行深入的调研。例如,浙江杭州临安区通过将绩效考核奖金与“消薄化债”任务完成情况挂钩,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为主要依据,激发村集体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激励村集体增收增效。绩效考核奖金发放增幅与集体经济效益增幅相适应,设置基础奖,其计算标准:当年经营性收入与上一年度经营性收入持平,或者低于上一年度,则按当年经营性收入的5%提取基础奖,计入总奖金;当年经营性收入超过上一年度经营性收入,则以上一年度经营性收入的5%提取基础奖,计入总奖金。设置增收奖,其计算标准:当年经营性收入超过上一年度经营性收入,则按超过部分的20%提取增收奖,计入总奖金。当年经营性收入与上一年度经营性收入持平,或者低于上一年度,无增收奖。同时,严禁超标发放、举债发放等,没有完成当年“消薄化债”等相关指标任务的不得发放,从而确保了激励措施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其次,在实施约束措施方面,需要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标准,以确保激励措施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例如,四川省战旗村:村里的集体厂房出租,明确规定了租金的计算方式、租赁期限以及承租方需承担的维护责任。曾有一家企业想低价长期租赁厂房,因不符合规则而未被批准。对于集体资金的使用,规定超过一定金额的支出必须经过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的共同审议。例如村里计划修建文化广场,资金预算超过50万元,经过了严格的审议流程,包括对工程设计、材料采购等方面的详细讨论和审批。
第三,实施激励相容机制还需要考虑到激励措施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这意味着机制设计者需要不断监测激励措施的实际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广东省连樟村为了鼓励村民发展特色水果种植,提供了免费的果苗和技术培训。但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部分村民积极性不高,种植效果不佳。经过调研发现是因为销售渠道不畅导致收益不高。随后,调整激励措施,增加了对销售环节的扶持,如建立电商平台、组织农产品展销会等。结果,村民种植热情高涨,水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第四,实施激励相容机制还需要考虑到激励措施的公平性。这意味着机制设计者需要确保所有农民都有机会获得激励,并且激励的分配是基于农民的贡献和努力,而不是基于其他非市场因素。例如,山西省大寨村:在推广新型农业种植模式时,为鼓励农民参与,组织了免费的培训课程,所有农户均可报名参加。同时,根据农户实际的种植面积增加量、农产品品质提升情况以及在种植过程中的节水节能表现来分配激励。有位农户老王,积极学习新技术,通过改良土壤和优化灌溉方式,不仅种植面积扩大了20%,而且农产品达到了优质标准,还节省了15%的水资源。基于这些显著的贡献和努力,他获得了丰厚的农资补贴和先进种植户的荣誉称号。而另一位农户老李,虽然也参与了项目,但因未积极采用新技术,种植效果提升不明显,就没有获得同等程度的激励。
最后,实施激励相容机制需要建立起一个多方参与、相互监督的治理结构。这包括农民、村委会、合作社董事会、地方政府等多方的积极参与。例如,临安区的《关于规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绩效考核奖励的指导意见(试行)》就体现了多方参与的治理结构。
通过这样的步骤和策略,可以确保激励相容机制的有效性,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激励相容”机制设计与实施,需要在多方利益协调、内部治理优化、人才培养引进、政策支持创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设计。通过这样的机制设计,可以有效地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单位:茂名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