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文艺作品是宣传冼夫人文化品牌最见成效的方式之一
崔伟栋
粤剧电影《谯国夫人》拍摄制作完成,7月5日起在全国公映,对冼夫人家乡茂名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粤剧电影《谯国夫人》7月4日晚茂名首映礼,我有幸参加了。我看到市领导上台致辞,还看到电影创作团队在台上亮相,从导演到编剧,到主要演员等热情洋溢的讲话,说真的,我身为茂名人,尤其是我从事冼夫人文化工作数十年,当时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激动不已。
弘扬冼夫人“爱国爱民、团结统一”精神,是当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圆中国梦的需要,更是培养青少年从小树立爱国主义崇高情操的精神食粮。
茂名拥有“三冼”、“三冯”等冼夫人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冼夫人文化品牌,是我市当前今后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地域经济,迅速形成地方特色旅游文化产业链的关键所在。
丰富珍贵的冼夫人历史文化资源将无限提升我市“历史名城、文化大市”的形象地位,助推我市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及民生福利等全方位高层次的发展。
巴尔扎克是法国名片,孔子是中国名片。“花木兰文化”是河南省商丘市的名片,“妈祖文化”是福建省莆田市的名片。冼夫人不光是茂名的名片,也将会是广东的名片,中国的名片。
从现在到将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我市冼夫人文化建设工作将会是以对外宣传为主,只有这样,冼夫人文化才能走出茂名,过珠江,过长江,过黄河。
文艺作品是宣传冼夫人文化品牌最见成效的方式之一。
冼夫人是二十四史之《隋书》记载的公元六世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周恩来同志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说:“她对当时当地人民生活安定和生产发展有贡献,对祖国各民族的团结、统一有贡献,这样的人物是应该肯定的,应该歌颂的。故事剧里有穆桂英挂帅,佘赛花百岁挂帅,杨门女将等剧目。我要向戏剧家们建议,为什么不写冼夫人呢?她的一生是值得也应该写成历史剧的。”(1961年1月14日《光明日报》)显然吴晗先生知道大众化的文艺作品的宣传效果远胜小众化的权威“正史”。我当年就是受先生说话的启发,有感于穆桂英、杨门女将、佘太君、花木兰等这些子虚乌有的人物,凭着文学作品《杨家府演义》、《木兰辞》以及历代演出的戏剧而深入民间,广为传扬,致使普通百姓误认为是历史人物。而包拯、岳飞是历史人物,他们能名扬华夏,很大程度上是靠《包公案》、《说岳全传》以及相关戏曲的作用。我认为:“如果过去有一部能得到大众喜爱的,描写冼夫人光辉形象的文学作品的话,毋庸置疑,冼夫人这个闪亮名字,将会是举国上下,家喻户晓了。”这是我当年下决心写《冼夫人》的主要动因。尤其是我出生于冼夫人的家乡,更感到弘扬冼夫人精神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影视作品的受众面比书籍又广大得多。粤剧电影《谯国夫人》7月4日晚茂名首映礼座无虚席,想一想,一下子就让近两千人知道冼夫人是公元六世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周恩来同志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该是多么了不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