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百千万工程·茂名观察
乡村处处蕴藏产业潜能
罗本森(信宜)
据茂名日报社全媒体报道,高州市新垌镇凭借万亩黄皮资源,成功将“小特产”打造为“大产业”。2023年,新垌镇黄皮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量超过2.8万吨,产值高达3亿元。2024年,黄皮产业持续稳定增长,深加工产业链产值突破1.2亿元,涵盖黄皮茶、黄皮干、黄皮蜜饯、黄皮糕、皮果酱等十多种产品。
有的人可能因所处环境条件有限而对产业发展持悲观态度,但实际上,乡村处处皆有产业潜力,关键在于如何巧妙布局。以信宜钱排三华李为例,起初只是小规模种植,市场销售局限于地摊,但随着全镇范围内的大规模种植,种植面积扩展至10万多亩,总产量达到13.5万吨,总产值超过18亿元,人均单项收入约2.3万元。此外,通过举办李花节、品果节等活动,每年吸引游客百万,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3亿元。再如信宜市北界镇推广红米黑米种植,因其独特品质备受青睐,每市斤售价可达11至12元,经济效益远超普通大米,相同面积下增收约40%,证明了特色产业的巨大潜力。
要激活乡村产业,需紧扣“特”字,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和自然资源,精准定位产业方向。深入挖掘特色资源,精心打造特色产品,结合地方优势与市场需求,开发多样化的特色品种,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同时,强化“优”字,树立品牌意识,注重产品质量和特色,实施“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差异化竞争,通过产业链延伸、完善,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融”字,推动多元素融合,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生等新业态,满足消费者对文化体验、健康营养、生态休闲等多元化需求。利用“互联网+”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市场准入能力和效率。
面对社会需求的深度变化,消费者对乡村产品的需求正从单一向多元、大众向个性、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因此,乡村产业应紧跟市场趋势,依托本地资源,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捕捉社会发展新机遇,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