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讲好冼夫人故事


按语:粤剧电影《谯国夫人》于全国上映后,引起广大影迷的高度关注,茂名网推出由茂名市文联组织的一组《谯国夫人》影评文章,以飨读者。


余玉明
  近日,我观看了粤剧电影《谯国夫人》茂名首映,“粤剧+电影”的表现手法让人耳目一新,冼夫人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的好心精神润人细无声。
  粤剧电影《谯国夫人》的亮点与突破在于守正创新、推陈出新。粤剧电影拍摄难度系数高,既要注重粤剧的舞台假定,又要同时兼顾电影的真实,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中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否则,不仅失去粤剧观众,也失去电影观众。从某种程度上说,拍摄粤剧电影,既是大胆尝试,又是创新实践,需要勇气与智慧。这是第一部有关冼夫人的粤剧电影,开了拍冼夫人粤剧电影之先河。通过电影叙事与粤剧表达的融合,成功塑造了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岭南发展的巾帼英雄形象。在这部影片中,冼夫人的扮演者曾小敏坦言,在表演过程中最难的并非是从“小旦演到老旦”,而是作为一个后辈,应当如何从仰望先贤的视角,转化成冼夫人当事人的视角,再将其用表演表达出来。粤剧电影《谯国夫人》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探索,以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推动了冼夫人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既有历史大片的质感,又有粤剧艺术的魅力,在全国戏曲电影创作领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粤剧电影《谯国夫人》的成功之处在于直抵人心、打动人心。好心精神是什么?到底什么样的好心精神才可以穿越时空而历久弥新?新时代,一个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好心精神?早在1400多年前,冼夫人就向世人作出了示范、给出了答案。在这部影片中,冼夫人以身救女孩、反对兄长冼挺贩卖奴隶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的好心;冼夫人主动提出与冯宝联姻、领导族人推行汉化体现的是为族人谋幸福的好心;冼夫人以仁待人,以德服众,团结百越,率军平叛,含泪送子体现的是守护岭南安宁、促进民族团结的好心……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粤剧电影《谯国夫人》将粤剧和电影的优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电影镜头拉近观众与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距离,用粤剧艺术家功力将好心这人性之光辉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含泪送子这一场戏,充分展现了冼夫人生动细腻的情感细节以及鲜明独特的人物性格,为观众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打动人心的巾帼英雄银幕形象。
  好心如炬,照亮心灵。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冼夫人“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的“好心精神”,都永不过时、永不变质。经过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这种爱国爱民、反对分裂、促进团结的好心精神,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融入茂名这座好心之城的血脉之中,必将绽放出新时代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