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支援京九铁路建设二三事
杨振文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我原在广州军区54080部队服役,部队驻地韶关当时铁路只有京广线。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党中央审时度势,决定建设北京至香港九龙铁路(简称京九线),以缓解当时交通运输压力。京九线于1993年4月20日全线开工建设,经过筑路工人3年多时间日夜努力拼搏,于1996年9月11日顺利竣工通车。京九线是连接南北通往香港的一条重要经济大动脉,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期间,我有幸和战友们一起参与,为工程建设洒下了辛勤汗水,其中二三事令我最难忘。
积极协助办厂
1993年6月初,铁道部山东第14工程局肩负着京九铁路建设广东境内部分施工任务南下来到韶关,准备筹建材料厂,以解决部分施工单位的材料物资存放调拨使用等问题。可是,他们多处打听联系建厂场地,却无合适的地方,无法正常开展工作。这时,他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上门来到广州军区驻韶关54080部队求援。支援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匹夫有责,部队更是责无旁贷。部队长杜全喜得知情况之后,十分重视,及时请示上级同意,答应他们请求。
尽管部队营房也不宽松,一下子既要解决工厂100多号员工食宿,又要在营院内的荒草地里开垦出一大块空地,作为材料厂车间及仓库用地,也有较大困难,但部队从大局出发,宁愿把困难留给自己,也要为施工单位提供方便。
部队党委作出开垦荒地让给施工单位使用的决定之后,军令如山,除了正常的站岗执勤和备勤人员之外,全体官兵在部队长杜全喜的带领下,在营区东面荒草地上拓荒,砍下树枝,铲除杂草,平整凸凹地带。经过官兵们连续半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将开垦平整好的一块约50多亩的空地,无偿地交给施工单位,并接通水电给他们使用,分文不收。
部队这么快就给他们解决了食宿和场地问题,让他们始料不及,施工队领导非常感动地说:“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真没有想到部队的同志这么热情,把我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给我们创造了如此舒适的工作生活环镜,让我们有回到家的感觉,倍感温暖。”
主动腾空部分营房
为了让施工人员有一个舒适的“窝”,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筑路施工中去,部队在解决厂场用地同时,主动腾空了部分较好营房,给施工人员居住。官兵们的心愿是宁愿自己住得简陋些,也要让材料厂的员工住得舒心宽敞些。
为了给他们多腾好住房,官兵们自觉做到如下几点。一是主动搬房让房。为了让房,有好几位军官主动做好临时来队家属的思想工作,动员她们撤退离队回家,以腾空房子。过去有些官兵是单独居住或两三人住在一起的,如今却要住集体宿舍,七八人住在一起,有的还要分上下铺睡。办公也是如此,过去一个部门一个办公室的,现在就要几个部门合并在一起办公,对此官兵们谁也没有半句怨言。二是把腾出的房子全部维修一遍。官兵们找来锤子和钳子,自己动手。把损坏的玻璃门窗修整好,窗扣插销锁牌等一一修补齐,把房前屋后的杂草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三是积极参加转移倒垛物资作业劳动。为了尽快将货场仓库和站台的原有物资搬走腾空,那段时间官兵们顾不得休息,加班加点自觉干。有些官兵感冒发烧瞒着领导也要参加现场作业,搬运物资当中有的刮碰到手脚,受伤出血也不下火线。官兵们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和这股干劲,很快就将清理好的仓库、站台、货场和营房全部移交给施工人员使用。
搞好义务服务
施工单位在部队办起材料厂之后,给部队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人员车辆进出频繁,材料物资进出吞吐量大,装载物资材料的火车皮,有的中午来,有的深夜到,人员进进出出,物资装装卸卸,官兵们不怕麻烦,处处给予方便协作,从来不要半点报酬。一是做到随叫随到。只要是利于工程施工建设方面的事,官兵都喜欢乐意去干,无论是装卸物资,还是修理工程机械,只要有需求,官兵们做到随叫随到,热情服务。二是人员车辆进出随时放行。由于施工单位用料较多,车辆进出营区相当频繁,多时1天达100多台次,官兵从不怕麻烦,无论是节假日白天还是晚上,做到一样乐意随时放行,保证了施工单位材料物资进出顺畅。三是义务帮助看管材料物资。施工单位存放的物资,几乎堆满了部队露天站台货场,为使这些材料物资不丢失损坏,部队把它当作军事禁区的军事物资看待,及时地设置了一个流动哨位,义务承担起看守任务,官兵日夜负责巡逻执勤。
施工队从1993年6月开始进场,至1996年下半年竣工撤离,前后3年多,进出部队的材料物资无数,从大到工程机械的推土机、搅拌机、挖掘机、钢轨、钢板、枕木,小到铁钉螺帽,从没有发生过丢失损坏。部队以实际行动支持京九铁路建没,得到了铁道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我采写的题为《为了修建京九铁路——驻韶关54080部队官兵支援京九铁路建设二三事》的通讯稿,于1993年8月2日和9月25日,分别被广州铁路工人报和韶关日报刊出。
时过境迁,我早已脱下了那套绿色军装,离开了粤北,回到了南方油城茂名。但是我在穿军装期间,有幸参与京九铁路建设,那种光荣自豪感不言而喻,留下的那段足迹丰富了我的军旅人生,记忆是永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