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黄岭南清:荆山有玉犹在璞
■雷冠彦
多次听闻南清山清水秀之名,但囿于个人琐事,一直未能成行。癸卯年腊月二十四,周六,恰逢无事,天朗气清,是个出游的绝佳日子,便决意去南清一探究竟,看看传闻已久的村庄到底有何魔力。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站立南清村中央环顾四周,有“环滁皆山也”的既视之感。从进村的东北方向逆时针转,到正北、西北、正西,一直到西南方向,山势连绵不绝,逐次升高,一直到差不多正北的最高峰,再往西南方向山势就逐渐趋缓了。东北至正北的山脊线上,等距离矗立着十几架赫赫风车,白得灼目的立柱与巨大的风叶相连,仿佛拱卫天庭的一件件神兵利器。放眼望去,树树皆秋色,山山惟“朝晖”。左右两侧以及身后的林木,借着山体的映衬和冬日暖阳的照射,绿色由于集聚亦显得尤为深渐至于黛青了,完全打破了我对冬天萧瑟、荒凉的固有印象。
惊异于南清树木之多之密,令人目不暇接。有常见富有地方特色的龙眼、荔枝和南蕉,榕树、橄榄树不算罕见,还有澳洲赤楠、柠檬桉、马占相思、台湾相思、油茶、非洲楝、肉豆蔻、土沉香、檵木等名目繁多的树种,恍惚中像是闯入了御林苑。漫步其间,移步易景。或高或低,时远时近,总有一幅山水田园画或者岭南国画在某个时刻倏然展开,让人猝不及防又避无可避。年轻的荣晓支书带着引而不发的自豪感告诉我说,南清森林覆盖率高达91.31%,是个天然氧吧。正因为如此,再加上环境清幽,南清在2019年就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在村中绕行一圈后,又在刚入村的马路边驻足张望了一会,越发觉得南清的整体布局实在是妙。以党群服务中心和南清小学为中心,民居是以梯级和方形向四周攀升,梯度之间由巷道纵横勾连。无论是立于古榕树前的开阔地,还是身处党群服务中心所处的院落向远处观望,眼前的景象都让我不禁想起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两句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妙哉,南清!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错落有致的民居风格是南清最大的特点之一了。这是自然地势使然,但未尝没有巧夺天工般的独运匠心。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各种树木荫蔽,其中以荔枝树为主,间或还有龙眼、土沉香、檵木、灰莉、南蕉等掩映其间,给主人家增添了一种幽静恬然的氛围。陶渊明所描绘的故乡——“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也不过如此吧!给这种不饰雕工的精巧布局锦上添花的,当属庭院了。说是庭院,其实称之为园圃更为贴切,因为它既栽花,也种菜。位置因势而异,主屋前后左右均可。
就我看到的园圃来说,地块大都不大,条状、方形、三角形状居多。外侧一般是种一两排时兴或者主人家钟爱的花卉树木,如光叶子花、叶子花最为普遍,也看到有大花蕙兰、龙船花和胭脂掌,栽植桂花、柑橘和灰莉的也有。内侧大都用来种常见蔬菜了,如葱蒜、莴笋、芥菜、生菜、青菜、结球甘蓝、萝卜,以及需要竹架爬升的豆角和豌豆。在竹架下或者园圃外,还能看到野生的蓝花草或者是露兜树。从鸡圈跑出来散心的鸡在园圃觅食,看守的家犬尽忠职守,不断追逐驱赶。“鸡犬互鸣吠”,来来往往,闲适有趣。
美哉,南清!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来南清之前,我就笃定要去看看“三人石”。冥冥中,我坚信“三人石”是南清人民的信仰,流传至今的传说一定隐藏着南清人品性的神奇密码。
一路蹒跚,历经三个多小时跋涉,我艰难地登上最高峰,“三人石”所在的亚髻岭。正是落日时分。风在耳边呼呼地响,加上四周极目远眺的苍莽景致,内心抑制不住大声呼喊的渴望。我眼神急切地搜寻“三人石”的位置,它就在正西的山沿边,被一排海岸松高高低低遮住了一大半,只露出了巨石之上的“三人石”。“三人石”应该有三块石头,但从我站立的位置来看,像是只有一块。左高右低,左边像是一个狮头,右边是上短下长的一个豁口。落日被“三人石”下的巨石边沿和海岸松的树冠遮没了一角,虽极力冲破浓云的束缚,放出万丈霞光,但依然免不了被吞噬的命运。静默与悲壮弥漫。穹顶的天幕即将闭合,只有天涯尽头与地面相接的四海八荒之地,还有光亮透出。灰黑的阴云急遽变幻,四面八方快速朝西涌去。东边,与“三人石”相对而立的,是间隔不远的两根乳白色立柱,高耸入云的风叶已遮没看不出颜色和形状,只能听见呼呼的巨大声响。我想,哪吒的风火轮大抵也就如此吧。南北两边视野比较开阔,远处都是连绵的墨绿色山体,在亚髻岭和环形的山体之间,就是散落各地的民居,那里就生活着像我和四周登山者这样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在众多关于“三人石”的传说当中,我最喜欢三仙童垫莲花的故事。一是和粤地崇尚道教信仰的传统吻合,也能解释求财、求寿、求名、登高必抚摸“三人石”的集体意识,二是反映了人民渴望安宁太平的纯朴愿望。在这样偏远的世外桃源,所求不过如此。
逸哉,南清!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
南清的南蕉是我欣赏和怜爱的。它衣衫褴褛,但不低眉顺眼,它风姿绰约,从不阿谀谄媚,像极了狂放、桀骜不羁、热情和自由奔放的吉卜赛女郎。从村口的三三两两,到村内的俯拾皆是,再到种植基地和山沟的成群结队,你总能感受到南蕉外放出的自由奔放气质,正如许巍在《曾经的你》中唱的那样“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如今你四海为家。”南清人民没有鄙夷或是怠慢南蕉,以宽容、期许和耐心让其成势,种植面积总计千余亩,亩产值五千元左右,打造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香蕉(俗称南蕉)专业村的金字招牌,成为村中第一产业。
南蕉之后,值得称道的就数油茶了。油茶主要集中栽种于两处,一是新落成的灵王庙后的梯田,树龄二三年,有一百二十多亩。另一处在去往“三人石”必经的半道山路左边,也是梯田。上山途中我见着它时,一直在观察和辨认。团状,有大朵的白色茶花,聚集的黄色花药星星点点,点缀在整体翠绿的枝丫间。这一片油茶树龄也不大,三四年的样子,还不到结籽的时候。面积要较灵王庙后的那片大一些,估计有二三百亩。
除了南蕉和油茶外,还有荔枝、龙眼、水稻、姑稔和番薯等,但这些产业规模不大,除了自给自足外,也能在赶圩的时候售卖一些,贴补家用。南清人民是知足和感恩的。我去南清观光那天,恰逢灵王庙重修落成。男女老少的村民们不绝如缕来到灵王庙,将红色塑料箩筐装着的供礼小心翼翼地摆于供桌,然后烧纸焚香,下跪、祝祷、叩拜,脸色虔诚,安宁、神秘又显力量。
乐哉,南清!
南清,一个婉约、秀美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如天降璞玉徜徉在群山环抱间,静待绝世良工的到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样淡然、温润又带些小倔强的南清,你爱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