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本土民俗的活与动

邵留生(滨海新区)
春节期间,电城春节民俗文化巡演活动火爆上线,现场图片、视频刷爆微信群、朋友圈、各短视频平台,可谓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本土民俗与观众传递的似火热情。中断40年的电城高脚狮舞、鳌鱼舞、麒麟舞、凤鸡舞“四瑞”春节重游喜提满堂彩,近年风头正劲的妆春、博贺咸水渔歌等市级非遗也收割不少粉丝。如果有一个属于电城的热榜,春节民俗文化巡演活动无疑是大赢家。
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
在这个全球化日益加剧的时代,各种外来文化、流行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传统节日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有朋友说,“电城大年初一热闹非凡,而我这里冷冷清清。”一赞一叹之间,仍然折射出春节的生存困境,不是所有的本土民俗都能在春节璀璨绽放,不是所有地方的年味都有传统年味。本土民俗作为中华文化的根基,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源泉。它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缺位,更不应该在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中束之高阁,只当成历史悠久的证据,而应该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复活,以人民群众触手可及的样子复活。让电城“四瑞”重现街头,让庄垌妆春走向广场,让咸水渔歌唱响滨海,就是本土民俗的复活时刻。只有这样,本土民俗才真正成为滨海文化的根基,成为滨海文化自信的源泉。
茂名滨海新区是真正山海并茂的地方,更有一城一山一海的典型格局,本土民俗丰富多彩。正如“四瑞”、妆春、渔歌体现共同的美好祝愿一样,这些本土民俗不仅反映了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更是滨海新区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新区城山海文化的核心价值,增强文化自信。《电城镇关于成功举办2024年春节民俗文化巡演活动的感谢信》中指出,本次活动“既增强了电城镇居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也向外界展示了电城镇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让电城成了本次春节的‘璀璨明珠’”。当从文化价值的角度来审视本次春节民俗文化巡演活动时,我们不难发现其成为赢家的原因。
记得滨海作协在成立之初,曾进行过“年味”征文活动,从来稿看,年味更多是过去的年味。有读者感慨,不看文章都不知道,以前过年时自家还打炒米饼的,打炒米饼时的全家总动员是最美的团圆。确实,现在还有谁会在春节时打炒米饼呢,谁还能体验到打饼时暖暖的年味呢。传统年味的消失,很大程度上是年轻一代对本土民俗的不了解、不参与所致,本土民俗在不断消失所致。本次春节民俗文化巡演活动收获赞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本土民俗进校园,让年轻人扛起传承本土民俗的大旗。去年圣诞节期间,我惊讶地发现,商场的圣诞树少了,校园的圣诞帽没有了。可以说一顶圣诞帽,承载起一个圣诞节。什么时候“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换成“秋天的第一个芥菜包”,电城本土文化就活过来了。当然,电城“四瑞”在这个春节复活了,但远非“四瑞”的真正复活,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什么时候儿童手中的玩具由超人、凯蒂猫、海绵宝宝变成高脚狮、鳌鱼、麒麟、凤鸡、好心宝宝,什么时候学生书包的卡通形象由超人、凯蒂猫、海绵宝宝变成高脚狮、鳌鱼、麒麟、凤鸡、好心宝宝,滨海新区本土文化才真正活过来。让沉睡的本土民俗复活,让复活的本土民俗走进年轻一代,让年轻一代承担起传承本土民俗的重任,才能让年味恒久,让年味永葆传统的味道,才能让本土文化真正活得长久!
复活本土民俗,让本土民俗服务经济、文化、民生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各部门、更多人更多的耐心与信心、更多的付出与执着,要动起来。为挖掘、传承新区文化,在张慧谋老师的直接参与、指导下,滨海新区成立了民俗文化协会。在民俗文化协会的努力下,滨海新区申报的市级非遗项目成倍增长,滨海新区文化部门还指导积极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这些都为本次春节民俗文化巡演活动打下坚实基础。本次春节民俗文化巡演活动的成功启示我们,根深蒂固了,花开结果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