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做好要素保障,争当“百千万”排头兵
李晓霞
一、突出产业强市,下好兴实业“先手棋”
大力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加快盘活低效用地。提前谋划加强指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提前制定各地年度处置目标任务,制订供地计划,争取在2024年11月底完成各项处置任务,全力争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实行“标准地”供应、推动实现“交地即开工”,协同推进招商引资与消化处置工作,有效减少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加强督促考核力度。严格落实奖惩机制,对未按期完成年度处置任务的地区,暂停办理除省、市重点项目以外的其它项目用地报批,并对照省的处置办法扣减该地区下一年度用地指标。
二、突出城乡统筹,争当“百千万”“排头兵”
紧密围绕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大局,聚焦“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任务,多措并举调动各方资源力量,共同做好“百千万工程”要素保障工作。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和“进出”双平衡制度,加快垦造水田项目和补充耕地项目的实施,加强耕地保护监测监管。在保障我市涉及耕地的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工作的同时,确保我市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全力推进耕地恢复、耕地保护“田长制”建设等工作,确保完成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并建立智慧耕保系统,形成多方共同保护耕地的新格局。
发展海洋经济。深入贯彻落实省关于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工作部署,制定我市《全面建设海洋强市两年行动方案(2024-2025)》。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用足用好中央和省支持海洋牧场的用海政策,强化用海服务保障,优化用海审查报批,对于50公顷以下开放式养殖用海简化用海审批程序,不再要求提供用海论证材料。同时实施并联审批和开通绿色审批通道,提升审批效率。
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农房管控,助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好“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要求,推行全市宅基地和农房建设审批系统建设及使用,实现数字化管理,切实提升宅基地建房审批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深入开展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切实减少存量、严防新增,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全市违法占用耕地建房行为,为土地要素提供坚实保障。
做活改革赋能。高标准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加快推进我市三个镇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这些试点包括国家级试点羊角镇,省级试点曹江镇和杨梅镇。立足市情,谋划推动高州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县域试点,重点开展增减挂钩、拆旧复垦、低效用地开发等建设用地整理工作。同时探索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集聚提升搬迁撤并类村庄和零星农村居民点。此外,还推动金山工业园区集聚发展,并同步有序推进镇江镇“千亩方、万亩方”耕地集中整治等农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修复工作。在选择其他镇(街)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时,优先考虑茂南区金塘镇,信宜市钱排镇、怀乡镇,电白区沙琅镇等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及各县区潜力较大、特色亮点突出、群众意愿强、工作基础好、土地权属清晰、具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的镇(街),支持做好申报并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三、突出精明紧凑,做好拓城建“大文章”
为了进一步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共茂名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了“两轴—两个圈层”的规划发展思路,通过构建紧凑型城市,实现各组团协同作战、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两轴”指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其中,南北以茂名大道为中央发展轴;东西以滨海旅游公路为滨海发展轴。“两个圈层”指以高铁片区为枢纽,依靠枢纽聚要素、强功能,提高首位度,增强辐射带动力,融合城市北、中、南“三个组团”构建第一圈层,周边30公里范围内电白、高州、化州、滨海新区一体化发展第二圈层的空间布局。
共青河片区“三横三纵”、高铁片区“一横四纵”:通过共青河片区“三横三纵”、高铁片区“一横四纵”路网建设,全力以赴保障2025年广湛高铁通车运行和2026年省运会顺利举办,同时为高铁片区与共青河片区重点项目落地做好基础支撑,加速两大片区开发建设快速成型成势。共青河片区“三横三纵”指曙光路、奥体大道、太和大道、好心大道、大德路、大同路。高铁片区“一横四纵”指一横百越大道、良德路、李乡路、橘乡路、云开大道。一环八纵十横:以高铁片区为核心,完善第一圈层内“八纵十横”方格交通路网,实现圈层内组团间的快速连接,同时,加密组团内部道路建设,打通断头路,实现内部路网畅通,从而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促进北中南东四个组团融合发展。“一环”指构建复兴大道延长线-包茂高速分界连接线-海丝大道北延线-G325改线-海丝大道-海城路-西部快线南延线-西部快线-G325改线-S283改线第一圈层外侧快速交通环状路网。“八纵”指环市西路-西部快线、红旗路-茂水路、中德大道-工业大道南、茂名大道、东环大道、潘州大道、包茂大道、电白迎宾大道。“十横”指复兴大道、油城路-茂东快线及其东延线茂化快线-站北路、茂南大道及其东延线、南环大道、解放大道、中山大道、市民大道、G228国道改线、G228国道。一环八射:通过增加圈层之间交通通道,实现由单一通道向多通道的转变,推动城镇化率的提高,加强第一圈层与高州、化州、信宜和滨海新区的联系,加速产业聚集的进程,助推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一环”如上所述。“八射”指规划建设辐射高州的省道S280(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潘州大道北延线和红旗北路北延线三条通道,规划建设辐射化州的茂化快线快速化改造、复兴大道西延线和市民大道西延线三条通道,规划建设辐射滨海新区的博贺大道西和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段两条通道。
“茂名新城”是顺应城市组团“融”的趋势,以交通先导和生态纽带,将松散割裂的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茂东片区等合而为一,是城市向东向南靠海发展历史逻辑下的空间重塑。
加快交通路网“链城”步伐。交通串联人流、物流、商流,是拉开城市框架、链接片区的重要抓手。要系统完善“第一圈层”主次干支路网,加快市民大道扩建工程、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推进潘州大道、油城十路和茂东快线改造工程,抓好东环大道建设及包茂大道扩建谋划,更好支撑组团相互融合。聚焦“微循环”,推进共青河片区“三横三纵”、高铁片区“一横四纵”、茂东片区路网建设,建设面向未来的快速便捷的城市道路,带动要素向“第一圈层”汇聚,促进片区加快完善、尽快成型。
加快生态纽带“缝城”步伐。精心打造袂花江滨江生态公园、共青河生态湿地公园、寨头河公园、环湾湿地公园,构建袂花江“一江两岸三带”景观,以高品质郊野公园串联城市空间,加快片区缝合融合。对“五大节点”结合部、主次干道两侧裸露地块实行简易绿化,适度布局小区、4S店、餐吧等业态,抓好茂名大道、深茂铁路、广湛高铁等重要通道沿线风貌提升。统筹管控城市天际线,加强建筑形式、色彩、材质等控制,做好街道界面、景观节点、地标建筑等要素设计,把茂名文化标识融入城市设计,打造自然色和人文美相得益彰的城市景观。
加快功能配套“兴城”步伐。按照“紧凑型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高效集约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努力让有限的土地承载更多人口、产业和经济总量。在市民大道以北、包茂大道沿线谋划产业集聚区,布局与城市相融性强的轻型化、环保型、智能型现代产业。要以完善的城市功能留住人,将高品质公共服务配套作为集聚优质要素的磁力之源,前瞻性向“第一圈层”规划布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实现核心片区率先突破、率先成势。共青河片区加快奥体中心、省实茂名学校高中部、行政服务中心等建设。高铁片区加快茂名南站、市属国企总部建设,推动农商行总部、联通总部尽快落地,围绕总部经济打造茂名CBD。茂东片区要提速开发、完善路网,打造繁荣的商业圈和活力的居住圈,加快向南拓展。
四、突出绿色发展,做好护生态“加减法”
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立足部门职责,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全市生态承载力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加强规划引领,扎实推进《茂名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一2035年)》编制,优化国土空间生态格局。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作。积极开展矿山治理复绿、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加快实施滨海新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确保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