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之十二)

许向东
第五章党部主委请贵客尊卑贵贱新观念
正是凤凰树花开时节,南中校园里那一行行的凤凰树,鲜花盛开,争妍斗艳,铺天盖地,像一片火红的海洋。梁深远离开,新校长到任,南中师生沉侵在欢庆氛围。
晚上,食堂挂起汽灯,举行驱梁庆功宴,摆了几桌。朱也赤、校长、老师、校董会董事都来了。朱也赤和大家相谈甚欢。有位老师不解地问:“朱主委,为何还有几个空位?”朱也赤微笑着解释:“几位贵客因为工作忙,稍迟来。”
不一会,朱也赤起身:“各位,我去把贵客请来!”
这么晚了,还有什么贵客未来?大家正在猜测,只见朱也赤走到后厨,把五位听差(即校役)请了出来。说是“请”其实是连拉带拽:“你们的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来!出来一起吃饭喝酒!剩下的一些工作由几个同学代劳!”早就准备好的几个同学迅即进去接替了校役的工作。坐在席位上的人们都惊呆了:原来朱也赤说的“贵客”竟是这些听差?听差是“下人”,都是些不识字的粗人,做的是学校里的杂务,例如厨房、传达室和搞卫生这些卑微的工作,平日与教师在学校门道里相遇,他们是从来都低头闪避,等教师先过。否则就会被视为失礼的。南中开办十年,从来没有过听差和校长教师一起坐台吃饭的。这几个听差走到席前,却迟迟不敢入座,面面相觑的在那儿站着。朱也赤上前亲热地一个个把他们摁到座位上,有几位老师,出身显赫家庭,见到这几位粗衫粗裤,粗手粗脚的校役和自己坐到在一席,觉得大失斯文,浑身不自在。但又不好发作造次,因为朱也赤是县党部主委,身份了得。于是一个个起身告辞:“家有要事,很对不住。”朱也赤倒不见怪,笑道“你们有事先走,这在情理之中。”转身对几位听差说:“你们平日为学校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忙碌劳作,非常辛苦。这次驱梁成功,也有你们的一份功劳!”接着,朱也赤继续和大家一起欢声笑语,吃饭喝酒。
驱除了梁深远等人,朱也赤时不时来到学校活动,和师生们朝夕相处,亲密无间。那天下午,是学生放假的时间,学校的几位听差校园除草搞卫生,朱也赤见到,走过去拿起锄头和他们一起做。“使不得,使不得!”听差朱旭芬见到,连忙把朱也赤手中的锄头抢过来,恭敬地说:“朱先生,这是我们下人做的事,要是让校长见到你和我们一起做,他会怪罪我们的!”
朱也赤微笑着说:“不要紧的,现在校长换了,学校已经不同过去。再说我们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上下人之分。我们将要建立的新社会,人人平等,没有尊卑贵贱!”
这时,潘襟江、张汝庚、江仲奇、莫煦凡等几位同学正来找朱也赤,朱也赤对他们说:“来!你们都过来,一起七手八脚地把这点活干完。”
这几位同学面面相觑,一时有点发呆。“这,这,这是下人做的事.……”江仲奇不好意思的红着脸,欲言又止。
“人人都是平等的。你们还说要坚决革命到底呢!却连这点事都做不来。我们搞革命就是为了解放底层的人们,只有摆脱高人一等的旧思想,和底层的劳苦大众一起奋斗,同呼吸共命运,革命才能成功”朱也赤关爱地劝导。
“老师,你说得对,我们这是旧思想作怪。”江仲奇诚心地检讨说。于是这几位同学接受了老师的批评,愉快地参加劳动。
朱也赤将听差请到上席来和校长老师一块来喝酒吃饭,还领着学生和听差们一起做杂务劳动,这两件事在当时是一个轰动性的大新闻,很快传遍了全茂名,改变了许多人对事情的认知。许多人感到不解:读书人和听差这样的下人搅到一起,高低贵贱都不分了,这还成什么体统?有的人说,朱也赤是一个“读爆书胆”的“怪人”。而广大民众更多地对朱也赤产生了亲切感,都说朱也赤最向着底层人民,一心为着劳苦大众。于是广大民众更加拥护革命,支持革命。直接经历此事的当年南中校役朱旭芬在几十年后的1975年和1980年两次向笔者谈起这件事,仍然难掩当年此事对自己的震撼,他说:“朱也赤竟然这样看起我们下人!这是自己一世都记得的两件事情!”而在1927年4月18日茂名发生反革命政变后,朱旭芬冒着生命危险将朱也赤送至梅菉。这是后话。
看到江仲奇等学生的表现,朱也赤思考,在学校发展一批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驱除一些个反动分子,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引导大批青年学生摆脱旧思想束缚,提高觉悟,成为真正的革命者,责任更重大,路程长远。
对江仲奇的家庭情况,朱也赤是了解的。江仲奇今年19岁,据说他家与曾任广东省长的杨永泰有亲戚关系,父亲江有财曾在省城做官,是桂山有名的大地主富豪,有土地数百亩,建有豪华大庄园,自小过着人上人的富贵生活。来南中读书,开始家里还安排了丫环跟从侍候,后因为同学笑话,才将丫环打发回去了。后来他受到五四新思想的影响,追随革命,成为学校中一名活跃分子。他爱读鲁迅等新文化运动人士的书。他痛恨反动的官僚地主统治阶级,经常发表批判不合理社会的言论和文章。时常跟同学说“这个社会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归结一句话,就是人吃人”,“梁深远是旧社会的卫道士和殉葬者”之类的话语。为此,没少受到梁深远的责骂。要不是畏惧江仲奇的家庭的显赫背景,梁深远早将他除名了。江仲奇父亲听说到儿子在学校的表现,很替儿子的前程着急,多次跑来学校训斥“逆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