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机制

全区5010个网格服务团队累计开展上门服务群众20多万人次,解决居民群众热点难点问题1.1万多个


■记者曾金妍通讯员杨炳江
  本报讯电白区将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重要契机,坚持把强基固本、为民服务贯穿始终,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发力点,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机制,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投身经济发展主战场、为民服务第一线、攻坚克难最前沿,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建强服务团队,实现从“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变
  电白区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力量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推进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合理划分网格。整合原有党建、综治等网格推进“多网合一”,创新打造“区—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住户小组”五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其中住户小组由30户左右的住户组成。全区划分四级网格4641个、五级网格9443个。
  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在优化村(社区)党组织设置的基础上,按照区域相近、居住相邻的原则在一个或若干个村(居)民小组成立网格党支部或网格党小组。全区成立网格党支部657个、网格党小组1508个。
  科学组建服务团队。融合网格化、直联服务、“双报到”、大走访等四项机制,以村(居)民小组、住宅小区为单位组建网格服务团队5010个、每个团队5至10人,成员主要以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网格员、无职党员等为主,并将镇(街道)包片干部、社区工作者、“双报到”单位、挂点村(社区)民警和律师等合理分配到服务团队,团队成员总人数达25861人,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多元共治“一盘棋”。
  做实“五服务”,实现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
  电白区坚持把为民服务贯穿始终,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推动“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落地落实。
  梳理细化“五服务”内容。针对不同群体和多样化需求,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生活(致富)服务、延伸法律服务、丰富文体服务、做好关爱服务。
  
  推进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深化“群众点单、村(社区)派单、团队接单”的“三单”微心愿线上服务方式,实现“一码通、码上办”;坚持每日走访、每周三集中接访、每月全覆盖巡访一次开展线下服务。如在开展主题教育中,结合入户上门、日常巡村,开展“万名网格员进万家”宣讲活动1.2万多场次,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安排送学上门5000多人次,确保学习全覆盖。
  畅通问题处置流程。建立分级办理、闭环处置机制,网格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交服务团队处理;服务团队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交镇(街道)党(工)委研究解决,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矛盾就地化解。
  聚焦作用发挥,实现从“局部突破”向“整体提升”转变
  电白区坚持以学促干,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效转化为抓好基层社会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推进精准化服务。电白区结合主题教育开展“五个一”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全区5010个网格服务团队累计开展上门服务群众20多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2万多条,解决居民群众热点难点问题1.1万多个。
  推进精细化治理。今年以来,全区各服务团队化解基层各类矛盾纠纷2.3万多件,全区信访总量、初访信访分别下降36.7%、46.1%,“国满件”群众满意度97.8%。
  推进中心工作落实。电白区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各服务团队主动参与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服务,带头攻坚克难。如水东街道各服务团队冲锋在前、下沉一线,助力打通城区“15+N”条“半截路”。坡心镇各服务团队积极参与重点项目征地拆迁、跟踪服务,助力高铁新城项目建设“无障碍、零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