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芝香饼业

浓郁饼香连乡愁 舌尖美食助振兴


金芝香部分食品展示。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莫积均摄

■记者杨珮珮
  本报讯驱车驶入乡间小路,穿过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抵达电白区树仔镇旦海村的广东金芝香饼业有限公司(简称:金芝香)。这家扎根乡村的本土企业,生产着炒米饼、中秋月饼和各式烘焙糕点,以浓郁饼香聚民心,为“富民强村”注活力,团结着当地百姓奏响乡村振兴“共富曲”。
  用好心做好饼
  “土特产”成“大产业”
  金芝香是扎根在旦海村的本土企业,从生产炒米饼到研发各式烘焙糕点、中秋月饼,常年匠心经营使其声名远扬。外出归家的乡亲,总要去金芝香门店捎上几块饼,用乡味解乡愁。每一口饼香,都带有家乡的印记,包含着乡亲们无限的眷恋和期待……万千种饼香,最浓是故乡。
  “对于做饼这件事,我从小特别有兴趣。在儿时的记忆里,爷爷的炒米饼摊,一天到晚都飘着诱人的香味,来买饼的人一波接一波。我蹲在饼摊旁看爷爷做饼,爷爷见我嘴馋,就分一块饼给我尝。在我看来,那是最幸福的事。后来,爷爷教我做炒米饼,我靠着这门手艺养活了自己,开起了门店。”金芝香负责人刘星文回忆道。
  金芝香炒米饼选用优质大米、绿豆、芝麻和花生等原料,做工考究,端到眼前,香味扑鼻,让人感到馋虫蠢蠢欲动。金芝香的炒米饼分为“夹肉”、“杏仁”、“姜汁”、“红米”、“黑米”等品种,具有香甜、味咸、酥脆的特点,深得广大城乡百姓的认可和喜爱。
  刘星文说:“学会做炒米饼后,我觉得还不够,跑去外地找老师学习,琢磨如何做月饼和烘焙糕点。只要能听到食客夸赞我们金芝香的饼味道好,心里头就充满了动力。”刘星文认为,除了坚守本味、初心,也不可不创新。所以,他结合本地口味和市场需求,邀请澳门老字号饼店师傅共同研发月饼,在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上,下足功夫。
  如今,金芝香已从一个小家庭作坊走向大市场,从当地的“土特产”发展成为“大产业”。走进金芝香的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生产线上,各式饼类源源不断地出炉。刘星文介绍,金芝香年产能目前保守在八千万元左右。他拿起其中一款月饼切开,瞬间像引爆一个“香气炸弹”,直击心灵的饼香不可阻挡地散开,令人食指大动。大伙吃完后,诱人的香仍留在舌尖,感慨回味悠长。
  以好心报桑梓
  “致富经”变“共富曲”
  “我们从家庭式小作坊,到年产值过千万的生产企业,离不开党和政府指导帮扶。去年,我们在驻树仔镇工作队支持下完成了十万级净化车间的升级改造,产能提高了5倍,产品质量也提升了。”谈起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刘星文感触道:“人要懂得感恩,要为家乡、社会做有意义的事。”
  在旦海村,2.8公里长的环村大道宽敞洁净,这是刘星文数年前担任村干部后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主要项目。沿着村道前行,文明标语、美丽墙绘、绿色小园显眼可见,清新舒适感扑面而来。金芝香还积极联农带农、奖学奖教,发挥企业力量,带动乡亲们致富。目前,包括树仔镇旦海村在内涉及3个镇的6个行政村都与金芝香形成合作,去年,6个村集体获得22万元的分红。
  不仅如此,金芝香一直坚持收购村内的农作物,花生、绿豆等炒米饼原材料都是从村民手中收购而来。同时,村民们在该公司的生产车间、销售门店等就业。透过金芝香的净化车间玻璃,可见设备整齐排布,村民们在生产车间里忙碌,制皮、拌馅、烘烤、冷却、包装,有条不紊……
  “但是,在村子里没工作的村民怎么办?如何才能为村里培养更多的人才?怎么让村子实现长远发展?”带着思考,驻树仔镇工作队和刘星文拍定新计划——建设电商孵化基地。刘星文认为:“现在电商是趋势,那我们就做电商,而且要做具有旦海特色的电商。而且,大力推动商业运营,能有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实现乡村共建、共治、共享。”
  近段时间,金芝香的电商孵化基地办得有声有色。“电白手信经典炒米饼,酥脆美味不容错过了,礼盒装已上链接……”近日,在金芝香的电商直播间内,兼职主播小李上线直播带货。小李有着“双重身份”,金芝香的车间生产工+带货主播,她说尝试新事物很有乐趣,也很有挑战性,摸索出成功经验后,就可以让村民参与进来。
  接下来,驻树仔镇工作队将依托金芝香平台面向全镇脱贫户、监测户及有意向参与电商带货的农户定期开展培训,助力提升农户电商发展技能,预计至少能带动300人。成立电商培训实践基地以及电商平台孵化中心后,金芝香有了更重要的担当、更强烈的期盼——让乡村共富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