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识与实”中考准识清干部政治素质
刘杰刘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干部队伍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干部选拔任用,政治标准是首要标准,也是硬标准硬要求。为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事业至上、作风扎实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识与实”中考准识清干部政治素质意义重大。
专注于“识”,强化干部政治担当
政治担当是新时代赋予党员干部的使命要求,它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大是大非面前是否立场鲜明,矛盾焦点面前是否勇挑重担,检验的都是政治担当的成色。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政治担当的核心。考察政治担当,重点要考察是否不折不扣、创造性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对本职工作、急难险重任务、重大风险考验是否冲锋在前、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敢于斗争。
一要注重在日常考核中考察识别干部,日常识人。一是注重全面考察干部日常的德能勤绩廉。坚持把年度综合考核与干部日常考察相结合;坚持在日常谈心谈话中识人,及时把握干部动态变化;坚持在基层识人,深入基层到群众中了解干部,在乡语口碑中检验干部。二是注重建立组工干部走访联系单位制度。形成专访组定期走访,将考察识别干部功夫下在平时,有原则近距离全方位接触干部。三是注重坚持夯实干部工作基础台账和资料库建设,全方位掌握干部日常表现。建立干部情况“负面清单”,对影响干部使用的纪检监察、专项审计、维护稳定、安全生产、信访举报等登记造册,保证服务用人决策。
二要注重在重要关头关键时刻考察干部。坚持在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业务、重大活动推进、急难险重任务处理中识别干部,特别是干部在处理疑难复杂问题中所展现的格局和能力水平作为考察识别干部政治素质重要依据,突出考核精准性。注重对不担当作为问题考察。梳理制定干部不担当作为问题清单,细化认定标准,规范操作程序,对管党治党存在问题、不担当不作为、解决群众关切不及时干部,尤其对在巡视巡察以及乡村振兴、环保督查、扫黑除恶、安全生产等专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干部,作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处理,及时调整处置不作为不担当干部,倒逼干部有新作为。
三要注重把干部放在视线所及范围内观察,多方位了解真实干部。一是认真落实《茂名市关于“一线考察干部”实施意见(试行)》,近距离多角度观察干部,真正把对群众有深厚感情、对重大问题有深入思考、对复杂问题有处理能力、踏实做事、本分做人的干部识别出来。二是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从细节中考察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和基本情况,为科学选人用人提供依据。三是在培训中发现干部,把干部培训中的日常作为培养、发现、考察识别干部渠道,发现好干部。
发力于“实”,提升干部政治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能力就是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这成为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根本遵循。政治能力重点要考察党员干部是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以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对党和人民事业把方向、掌主动,推动事业;是否以全面系统联系观点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统筹谋划事业;实际工作中是否坚决将各种政治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要强化干部政治能力构建的政治自觉。关键在于考察其政治思想引导下的自觉。一是政治方向准确把握的自觉。尤其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杂音时的状态表现的自觉及坚定性。二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自觉。自觉坚持、加强和维护党的全面领导等。三是主动践行党纪规范的自觉。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自己基本行为规范的状态,把牢思想之舵,校准思想之标,绷紧纪律之弦。
要强化干部政治能力构建的内在遵循。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提升,抓住百姓认可是关键。党员干部政治担当度越高,百姓认可度也会越高,也才能越来越夯实党执政根基。一是抓好思想政治引领。既要善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能“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又要适应并接受自我提升方式新变化,善于利用各种新媒体在针对性的教育中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推进实践能力提升。二是坚持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尤其面对两个大局,在既要讲原则又要讲灵活,以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教育方式提升斗争本领。
三要强化干部政治能力构建的空间格局。干部政治能力空间格局的构建重点放在党内政治生活熔炉淬炼上,以塑造优秀政治品格。主要考察干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根本要求,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接受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基本情况;考察严明党的纪律情况,能否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是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性主动性,在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反省自己情况时能否做到克服缺点、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等。
(作者:刘杰,广东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刘艳,中共茂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