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浓浓乡愁


周平(茂南)
  我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南海。全市陆地面积11427平方千米,约占广东省陆地面积的6.4%,海域面积约75平方公里。这里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风光秀丽。从社会经济看,茂名市是全省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水产养殖享有盛名,盛产龙虾、对虾、海参、鲈鱼、膏蟹等,是“中国罗非鱼之都”,全市水产品产量长期稳居广东省前列。茂名还是全国水果生产基地,岭南佳果重镇,五棵树(荔枝、龙眼、三华李、化橘红、沉香)驰名中外。
  茂名历史渊源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茂名历史名人冼夫人身历梁、陈、隋三朝,毕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卓越贡献,被后人尊为“岭南圣母”,周恩来总理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茂名是广东省人口较多的地级市,众多的人口,也为茂名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人口红利,充足的劳动力,巨大的消费市场,除了促进茂名本地的经济建设,茂名人还纷纷走向全国,甚至投身海外,茂名人奋斗的身影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发布全省的自然村调查报告,全省范围内自然村数量最多的地级市是茂名市,一共有17605个,比第二名多出近3100个。从2015年起,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牵头开展了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通过调查整理了全省自然村的村落由来、姓氏源流、人口状况、基础设施、传统建筑、民俗技艺等41类200多项信息,抢救性保存了一大批广东村落历史人文信息。
  自然村历史文化是一代代茂名人的人文根脉。茂名人各个村落的祖辈刀耕火种,披荆斩棘,来此扎根,繁衍子孙,生生不息。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外来文化的融合,村民知识文化素质提高,村落文化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但无论怎么变,人们对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沃土,始终是怀有热爱的家乡情怀。
  同一村落,同一姓氏,同宗同源,同一庙宇祠堂。从自然村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同一性是其突出特征。正是这种同一性,村落中的人际关系就较为亲切,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谈及的“熟人社会”,因为彼此熟悉,所以相互信任。这种原生的村落环境,使生活在村落的人们从饮食、服饰、日常用语、思维习惯等,都是一辈辈相互影响,在文化基因中深深打下相似的烙印。例如,化州村落中的人操着一口富有地方特色的口音,在北京说话时被老乡听到了,一下子就会拉近彼此的距离(即使两个从未谋面),村落文化就是这么神奇,乡愁在一句乡音中,一种家乡小吃中,一种家乡习俗中,就会奔涌而至,瞬间被点燃。
  在不断推进城镇化的浪潮中,对村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挑战。这是一个需要每个现代人人思索的问题,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如何留住浓浓的乡愁,不忘根脉,把根留住。茂名能够拥有这么多的村落,并且保护得如此完整,这本身就是茂名历史文化悠久的一个有力见证,值得每一个茂名人骄傲和珍惜。
  树高千尺终有根,吃水不忘挖井人。茂名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自己来自哪里,一定要牢记自己的根在哪里。从自己与村落文化习俗的传承,从自己和村落父辈的根脉联系,从自己对子孙后辈的村落历史文化教育引导等方面努力,代代相传,后继有人,把浓浓乡愁一代代传承下去,让以茂名为荣、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结成为一代代茂名人共同的文化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