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茂名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陈丹琳(茂南)
  日前,《茂名市深入推进绿美茂名生态建设行动方案》出炉,从构建绿美茂名生态建设新格局、推进重点任务、提升综合效益、推动生态治理、加强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举措,标志着茂名正朝着绿美茂名生态建设的目标大步向前。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念兹在兹。茂名地处广东省西南部,有着山海并茂之自然风貌,从市民的眼光看来,茂名已经很“绿”:出门步步皆景,四季常绿;乡村满眼皆绿,老木苍郁。但仍需看到,我市部分地区生态脆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树立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城市发展任务。世界上,没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繁荣难以持续,没有良好生存环境的社会难以和谐。我们要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辩证观、大局观、系统观、长远观,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茂名实际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以辩证思维深刻认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内在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一个是自然风景,一个象征财富,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巧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来作比较,形象地揭示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唇齿相依,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要素,经济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技术条件支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就是”一词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辩证地连接起来,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努力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夯实转化基础。优质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自然资源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逻辑起点和基本前提,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做大做强茂名的绿色家底。另一方面,要构建转化机制。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需要桥梁和纽带,需要机制和路径。我们既要优先发展绿水青山的内生性产业,继续打造荔枝、龙眼、化橘红、沉香超百亿元产业,三华李超50亿元产业,打造油茶20亿元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又要积极发展绿水青山的外生性产业,如大力发展“森林+”健康、体育、教育、文化、露营等森林旅游新业态,升级现代服务等,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谐统一。
  以大局意识切实增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今年2月,省委书记黄坤明到茂名调研,在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实地察看时特别指出,要持续用力做好生态保护修复与公园管理养护,因地制宜植树造林,让更多绿色福祉惠及群众。这一重要指示,对茂名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更大的期望。茂名是鉴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鉴江流域面积9464平方公里,鉴江是粤西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可以说,茂名是鉴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区,在整个鉴江流域乃至广东生态安全保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茂名生态环境的状况,不仅关系自身发展,更关系到鉴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广东可持续发展大局。我们必须从维护全省生态安全的维度,充分认识鉴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建设鉴江上游生态屏障为重点,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以系统观念纵深推进茂名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茂名产业结构偏重,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繁重,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做好生态修复的“加法”。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避免对生态系统的过多干预,从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出发,统筹兼顾、整体实施,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要做好节能减排的“减法”。做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调整,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和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为发展腾出环境空间和容量。要做强转型升级的“乘法”。生态环境的根本性改善,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依托茂名原有石化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绿色化工新材料技术发展,加快发展各类清洁能源、新能源技术,通过产业技术升级、改善技术供给,让茂名实现经济绿色增长。要做优严格管理的“除法”。要加快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的综合治理体系,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和事,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终身追责,让制度发挥应有的“威慑”作用。
  以长远眼光持之以恒谱写绿美广东的茂名篇章。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牢固树立长远发展的政绩观。领导干部对待生态环境问题的态度,反映的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世界观,折射的是短期业绩与长远发展如何选择的政绩观。一些人认为,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大,是不是可以在生态环保上缓一缓。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绝非“水火不容”而是“水乳交融”。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要咬紧牙关、保持定力,多措并举、开辟思路,我们既要生态美,又要百姓富,但是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大力发扬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近年来,茂名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要大力发扬实干精神,聚焦短板攻坚克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精准攻坚打好蓝天保卫战、标本兼治打好碧水保卫战、防治并举打好净土保卫战。要营造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做到人人参与,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绿色生活方式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体现在随手关灯、自备环保购物袋等实践养成中,体现在就餐光盘行动、绿色出行等日常习惯中,要培育和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生态,形成全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绘就茂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