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藻风总是情

——深切悼念黄春藻先生


■卢忠仁
  2023年1月9日21时56分,茂名市人民政府原市长、茂名市老促会名誉会长、扶促会创会会长黄春藻先生,因病在深圳逝世,享年91岁。噩耗传来,茂名市老促会、扶促会的同仁们无比悲痛,涕泪哀悼。我在接到他逝世信息后的第一时间,敬献了一副挽联:“春雨无私滋大地,君子去欤,高凉雨冷;藻风有意馥高凉,良师存矣,大地风嘶。”此时此刻,与他相识相交30多年的往事,尤其他在老促会、扶促会科技兴果、兴办基金的事迹,历历出现在我的眼前。

水果情结

  先生对于茂名地区的水果业,功莫大焉。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高州县任政府、县委主职领导时,为创建全国水果第一县立下汗马功劳。那时,高州香蕉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一株香蕉一担粮,一亩香蕉彩电响,十亩香蕉建楼房”的顺口溜响遍大江南北,沙田镇桃栏村的储良龙眼试园吸引了千百批参观者,全县的荔枝面积呈现几何级增长……不少人说:黄(春藻,时任县委书记)周(仲伟,时任高州县长)推动高州水果发展的功劳,怎样高的评价都不过份。
  先生退休后,到市老促会任名誉会长。他的水果情结愈发加深。他说,退下来,没有繁忙的政务和烦琐的事务缠身了,更加可以集中精力攻克水果发展中的难题,在品种引进、改造和技术的普及和突破上有所作为。在新的科技兴果舞台上,他忘我劳动,大显身手,成绩斐然。
  首先,他在老促会系统建立科技兴果体系。自任科技兴果小组组长,把在市人大常委会任副职退休又钟情于水果产业的陈子璜、周仲伟、沈芸等动员进来,将市水果局和水果学会的技术人员聚拢进来,调整充实各区(县、市)老促会的水果技术力量,形成全市老促会系统科技兴果“一张网”。其次,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摸清全市山区、丘陵、平原、沿海不同区域水果生产的成绩、经验、问题与出路。第三,开展全市荔枝、龙眼、黄榄、三华李等各类木本水果“十佳母树”评选活动,为推广良种找到优良母本,实现“发现一株,繁殖万株”。第四,抓好苗圃基地,集中培育各类水果的高品质苗木,实现水果种苗生产规范化、科学化。第五,办好水果种植、管理、嫁接培训班,为科技兴果提供人才队伍和技术支撑。第六,抓好种管典型,每年在各区(县、市)布局若干个示范点,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幅射扩散效果。第七,坚持资金投入,每年在老促会老区基金和扶贫基金收益中安排30多万元作为科技兴果经费,确保该项工作能够“开展得起来,坚持得下去”。由于工作有板有眼,环环紧扣,纲举目张,布局合理,典型示范,各项规划逐步变为现实成果,先后有十多项获得全市性科技进步奖。
  在科技兴果中,先生布衣胶鞋,毛巾草帽,栉风沐雨,深入柴扉,访问果农,孜孜不倦,不计劳苦。不论是信宜池垌旺坡村的“黄榄‘公’变黄榄‘乸’”基地,还是电白沙院那贞村的“龙眼正季早”示范点,亦或是高州沙田桃栏村的“黑叶嫁接鸡嘴荔”现场,都留下了先生那深深浅浅的足迹。其中,从信宜钱排三华李“小果改大果”范例便可窥斑。信宜市钱排镇1974年从广州从化引种500株三华李果苗,获得成功,面积逐年扩大到几万亩,但果小质差价低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2000年9月中旬的一天,先生和陈子璜与信宜老促会雷大鸣等人,专程到钱排调研三华李果小问题。他们惊喜地发现,该镇梭垌村许宗文户有两株大果三华李,每株年结果200多斤,单果重达50克,每斤卖价十多元,比普通三华李高三四倍。而且销售不出园,果未熟就被人定购。先生当即决定,老促会每年出资9000元承包这两株母树,用18000元租地办苗圃,每年采芽育苗30000株。经过钱排镇举全镇之力持之以恒推广良种良法,钱排三华李实现了果大质高的飞跃。本来,去许宗文户考察那天,先生原计划是去省城医院检查眼疾的,市府办老干科安排了车辆和陪同人员,家人为他收集了行李,但听说这次下乡内容那么重要,他临时改变了行程安排,不去广州而去了云开山腹中的钱排。正是那一天,先生现场考察下山途中,由于高度近视和过度劳累而摔跤,跌烂了眼镜,损伤了眼膜,加重了眼疾,留下了终生遗憾。对此事,他从不提及,连家人和朋友都不知道。直至2022年6月,笔者写作长篇通讯《情满老区果满山》,请当年现场参与者审稿时,才知道这件事。我问先生:“难道水果比眼睛重要吗?”先生说:“当时也没想到会摔跤的。你们知道,一个人当他对某项东西怀有深深情结而痴迷时,是终生不能释怀的。”啊!这就是先生一辈子都不会淡散的水果情结!

基金情怀

  老促会是一个社会团体。本身没有财权,要为老区人民办点实事,就得向政府或老板求援。但这种办法不是长久之计。老促会要多办好事实事,就要有自己的抓手——财源。出于这样的考虑,茂名市老促会于1996年用募捐方法办起了老区基金,第一笔基金是时任市委书记肖贤成先生动员募捐的。在政府支持下,基金本金日益增加,又用这些基金购买商铺,实现年年有收益,本金物业又增值。当时,先生与各位领导放下架子,恭谦下访,动员捐款。当时我兼任老区基金管委会副主任,曾经多次跟随他们参与募捐活动,为他们的善举行为而深深感动。
  在兴办老区基金过程中,先生受到启迪:如果放宽视野,另外成立一个专门向境外爱心人士募捐的基金,无疑门路更多,财源更广,效果将会更好。经过讨论研判、咨询论证,决定成立茂名市扶贫促进会,建立扶贫基金,使其与老区基金比翼齐飞。2006年12月,扶促会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先生为创会会长。从此,先生夙夜筹谋,呕心沥血,在夕阳岁月创造出人生最后辉煌,为生命之歌抹上浓重亮丽的姿采。
  他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对于过去认识的港澳界老相识,他主动约请,为扶贫基金当宣传员,对他们的捐款多多益善;对于老熟人介绍认识的新朋友,他也不厌其烦地介绍基金宗旨和无成本管理办法,使人相信市扶贫基金是全世界最好的基金,对于人家的捐款少少不区。先生主持制订成立冠名基金的规定,对捐款20万元以上的,以捐款人姓名建立基金;对捐款200万元以上的,建立冠名基金并实行单独运作。凡是建立冠名基金的,每年从基金收益中提取百分之二十份额用于捐款人家乡的公益事业。这个规定出台后,有效提高了基金的吸引力和爱心人士的捐款积极性目前,扶贫基金先后建立了7个冠名基金。
  在扶贫基金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先生花费心血最多的,是动员3个爱心人士捐款。蔡得原籍电白区电城镇南街,加拿大籍爱心人士。经过先生动员,蔡老板向扶贫基金捐款200万元,基金用这笔款购买了金花大厦一二层商铺;许智明原籍高州市曹江镇凤村,移民香港后事业有成,经先生多次动员后,许老板向扶贫基金捐款500多万元,基金用这笔款与有关单位合建光彩大厦,分得房产2500多平方米;香港安达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江可伯,原籍高州市大井镇青山村,是香港商界成功人士。先生任职茂名市市长时,支持江老板回家乡发展,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94年,江老板在茂名市区建设的安达大厦,由于政策变化等原因,办房产证遇到困难。这时先生已经退位,但依然为江老板排忧解难,协调各方办妥了安达大厦的房产证。2007年1月,江可伯受先生全心全意办好基金精神所感动,在原来已捐款30万元的基础上,又慷慨地将时值3000万元的安达大厦捐赠给扶贫基金,之后又陆续捐款,至2022年,江老板共向扶贫基金捐款4000多万元(包括安达大厦折款3000万元)。现在,茂名市扶促会扶贫基金本金达4700多万元,用基金购置房产,物业存量达15000平方米,每年租金收入二百多万元。
  扶贫基金办起来了,基金收益年年增加了,各项社会公益活动陆续开展。自2007年至2022年的16年,基金用于奖学助学、扶贫济困、技术培训、慈善助残等支出达2600多万元,其中升大升高职优秀生奖励756万元,科技兴果200万元,大额捐款人家乡扶贫慈善750万元,扶持城乡特困户360多万元,城乡各类助学367万元,培养小记者68万元,安装假肢、多指矫正、赠送轮椅、光明行动、培训智障等助残支出150万元……另外还向国家交纳税款220万元,再次置业860多万元。这些扶贫慈善公益事业,受益者近2万人(次),雪中受炭者感受到温暖,疾病获治者滋长了希望,受到奖励者增添了力量,获得支持者涌动了激情,善莫大焉。
  先生创办的扶贫基金,审慎理财,稳健运作,不断发展,现已成为茂名地区实力较强、活动较多、群众反映较好的社会团体。先生也因此成为茂名地区备受社会称道的大爱之星、大善之人,在离开政坛后登上了人生的另一座高峰。

师友情缘

  1989年10月,组织安排我到茂名市政府办公室任副主任,那时先生任茂名市人民政府代市长。那年,我38岁,他57岁,从此相识。到政府办十多天后跟他去省里开会,我俩上车后一直谈聊到广州,以致于蔡司机误以为我俩是几十年的老朋友,因为他当司机几年来从未遇过此例。始识即熟,这也许就是命运中的缘份吧。我与先生相处时间不长,至1993年3月他退下市长岗位,共事时间只有3年6个月。他退休后至2010年底的17年间,我们只是偶尔见面。特别是他到深圳定居后,我们见面更少了。但是,我们之间的忘年交感情,不因职务高低差距而疏隔,不因工作交集时间短而浅薄,也不因平时见面少而淡化。我们之间心底里都惦记着对方,每次见面都有谈不完的话题。互相建立微信后,我们信息交流就多起来了。我们是君子之交,在职时他没有请我食过饭,在经济物质方面没有关照过我,我没有送过丁点东西给他,也没有为他设过茶局饭局。退休后,继续保持这种风格交往,没有钱烟酒肉味,只是清淡如水,感情纯洁真诚。
  也许是命运因缘,我们在政坛上分别18年后,又交集了。这时他78岁,我59岁。2011年1月14日,他从深圳回茂,约我晚上9点到他家聊天。海阔天空地聊了中国与外国、历史与现实、社会与经济、深圳与茂名、同事与朋友、家庭与个人后,他直奔主题,问我“改非”并退休后计划干什么。我说,计划去××商会当秘书长或××培训学校当教师,年收入有十万元左右,驾轻就熟,又近家。他明确表示不赞成我的选择,而动员我去他那个社团当副会长兼秘书长,主管基金。他分析归纳,说了四五点理由。但是我不想去当义工,打算退休后挣点收入。这样时而正题时而偏题,不觉深夜11点了。最后,他定定的望着我说:“亚卢,我工作共事几十年的人也有,经常联系并活动的人也有,私交感情很深的人也有,但我不邀请他们,唯独邀请你来。难道你都不来?”厚厚的眼镜片后,他目光暗淡,很失望很伤心的样子,声音近似哀求。再不答应他,很可能会令他失望、伤心一辈子的,那样于心不忍!于是我爽快地说:“那就去吧。明天我就辞掉那两个团体的诚聘。”于是,第二天上午市扶促会就讨论了我的入会事项,过了三天理事大会就选举我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从此,与先生合作了12年。12年来,我经历了社团发展的全过程,参与了社团的所有社会公益活动,目睹了先生为社团基金和物业发展夙夜筹谋、奔波辛劳的境况,从而进一步走进先生内心世界,窥视到他那扶贫情愫、慈善情怀、悯弱情感的内心晴光,享受到他那人格高尚、品德高洁、言行高雅品质的幅射和薰陶。
  我与先生交往33年。简单概括,认为先生有如下鲜明特点:
  君子之风。生相斯文炯炯,神态文质彬彬,对人温良恭谦,处事不急不躁,就算对人对事有不同看法甚至很有意见,也是和风细雨,慢声细气,循循诱导,绝对不会拍桌子、瞪眼睛、发雷霆。数十年来,我从未听说更没有见过他行为粗鲁、语言粗鄙,更没见过他大声训斥、严厉责备。但是,凡与他共过事的人都在敬重的基础上敬畏他。
  学者之才。先生聪颖而好学,博闻而强记,善虑而多思,知识面宽广。他学历不高,但讲起各类知识头头是道,娓娓动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逻辑性很强,比那些所谓专家学者毫不逊色。我到北京参加过全国性培训班,听过名声很大的农业农村工作专家授课,老实说,他们比先生差得远矣!
  勤者之性。先生终生勤奋,不论什么环境,无论哪个岗位,从没有懒散之举,更不做懒散之人。任市长时,市财政每年预算内收入才1亿元左右,财政钱袋子空瘪,入不敷出,况且体育中心要按时竣工举办全省大学生运动会,海关商检口岸机构要及时建立运作,高水公路、水东码头、乙烯工程等要尽快推进。除了繁忙政务,我经常见他上广州下湛江,来去匆匆求钱求政策,常常午夜之后才归家。到老促会、扶促会当白发义工后,他依然勤字当头,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牛,不用扬鞭自奋蹄。去年12月初,我把30多万字的《茂名市扶贫促进会纪事》书稿寄给他,请他审核。12月28日晚上9时,他发了200多字的信息给我,讲述他对书稿的修改意见。第二天,他就病重了。这条信息,是先生勤恳认真,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人生绝唱!
  廉者之品。先生先后任职县长、县委书记,地级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处在权重岗位十年之久,但衣着朴素,生活简单,不沾烟酒,拒绝奢侈,生活追求和家境摆设都是平民化。时至今日,社会上没有人怀疑及议论他有贪腐行为,都公认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茂名政坛的廉洁之星。当市长那几年,节日期间有些邻居宾客盈门,而先生家里来人甚少,常常是他与麦姨两老伴静静观看电视。先生对家属和秘书司机要求甚严,他的秘书和司机清廉履职,正常退休。他的家人,廉洁自律,清白如玉。他们都感慨:受到先生言传身教,坚持走正道,是人生最大的福份。
  先生远去矣!祝他一路走好。天堂那边如果有农田耕地,相信他还会拓荒种植,营造百果园林;那边如果还有贫者弱者,坚信他还会筹谋筹款,一如既往开展各类慈善活动。先生之浩然正气和勤廉精神,将激励我走好余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