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乡村文化中心作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王如晓(市区)
近年来,随着我市加大对“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美丽乡村正逐步形成。尤为可喜的是,从2017年以来,各地农村按照市人民政府要求,基本建有村(社区)文化室或文化中心。有的村(社区)文化中心堪比市区的文化设施,外观高端大气,富丽堂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近来笔者实地走访了一些乡村文化室(中心),也通过其它渠道了解了一些亲朋所在村的文化中心经营情况。综合起来分析,目前,一些乡村文化中心管理不善,前景堪忧。主要表现为有名无实,有中心没文化。文化中心(室)里面,书籍不多,尤其是农村人爱看的书籍更少,有的中心有书也很少人来看,粉尘很多,一看就知道很久没人动过,中心缺少文化元素,书画作品缺乏,不少文化中心被当做村中人们饮茶、聊天、打牌的场所。中心平时没有人管理,只有上级有人来检查时才开门装模作样应付检查,有的中心只是村中有要事商量时权当会议室用。乡村篮球场也极少有人打球,沦为村民晒谷或晒其它农作物用。这类情况在一些乡村不同程度存在,文化设施的功能大打折扣,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些村干部和村民对此见怪不怪,熟视无睹,他们认为挣钱是正道,文化的东西可有可无,文化对村民工作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之一就是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所以,要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而乡村文化中心就是乡村文化的载体,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备条件和组织活动的好场所。
笔者认为,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最大限度发挥乡村文化中心(室)的作用,各级政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茂名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文化阵地。
各地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点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着眼于保障乡村群众的文化权益,由镇、村结合自身财力和群众文化需求,通过鼓励社会参与和乡村群众自我服务,文化志愿者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文化管理。免费为群众开放文化中心(室),方便群众读书看报,参加文体活动,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动图书借阅自助服务建设等。镇、村应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读书征文、经典诵读、棋类比赛、书画摄影比赛,体育健身竞赛等文体活动。有条件开设广场舞的村,应加强对广场舞等群众文体活动的引导,推进广场舞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各镇、村要充分利用文化中心(室),着重发挥政策宣传、理论研讨、学习交流、党员教育、文化娱乐、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以村文化中心(室)为依托,实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移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数字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农技推广项目等平台使用服务,使中心功能效益最大化。
各镇、村要充分利用文化中心(室)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和乡贤文化建设,利用文化宣传栏、展示墙、文化课堂、道德讲堂等,广泛开展包括党史村史、村规民约、道德模范、家庭模范等内容的展示。利用当地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民间艺术之乡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群众综合文化素质,鼓励和支持群众自办读书社、书画社、乡村文化俱乐部。为开展乡村文化交流,青少年课外实践和妇女文艺健身培训等搭建平台。
有条件的文化中心(室)要与当地学校、幼儿园共享文化资源。
目前,一些乡村文化中心(室)苦于没有固定的经费开支和管理人员。笔者认为,文化中心管理应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村委会和专业合作社人员的作用,加强群众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发掘和培育文化志愿者,鼓励文化志愿者提供公益文化服务。乡镇应按规定配备村文化服务中心协管员,缺乏人员的可通过由县、镇两级统筹和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管理人员不足问题,要将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管理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有条件的村,可通过集体收入注资、乡贤赞助等形式解决文化中心管理的资金不足,促使中心越办越好。高州市金山开发区西塘村委会的文化中心(书画院)办得很好,吸引了一大批文化艺术界人士参与,经验值得推广。
笔者认为,要使乡村文化中心(室)正常运作,必须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将村文化中心管理列入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范畴,列入文化工作年度目标责任书,加强日常检查和指导,加强定期督查,将年度工作台账完成情况作为财政奖补依据。建立健全村文化中心建设与服务情况的需求反馈、动态监测和绩效评价机制,引入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对公众满意度差的进行通报批评,促进文化中心良性运行。
春节将至,乡村春潮涌动,乡村文化即将迎来发展旺季。期待乡村文化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