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

特约评论员崔耀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初在山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近日,习近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日前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我市贯彻落实意见。一直以来,我市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认定115家单位为“省级非遗”保护单位,其中茂名有5家单位上榜。为了保护和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茂名于2006年开始向国家、省申报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我市高州木偶戏、化州跳花棚、冼夫人信俗等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八音锣鼓、高州木刻画等近30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人龙、鳌鱼舞等更多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市非遗资源极其丰富,要进一步做好普查、挖掘、研究、阐释等各项工作。要不断丰富保护手段,做到应列尽列、应纳尽纳、应保尽保;重点做好省级冼夫人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海丝申遗、冼夫人文化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创建等“三项工作”;注意保护好以根子贡园为代表的古荔文化,制定古荔树保护方案,让荔枝文化成为茂名重要的文化标签;以工业遗产理念活化利用老建筑、老物件、老机器,让油城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全面推广、推动非遗文化新发展。
传承创新,擦亮我市非遗文化名片。传承是前提。传承我市非遗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要系统全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需要,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由文化主管部门负责进行,要作出规划,列出任务清单,要责任到人,要负责到底。创新是动力,要加强非遗文化的普及、宣传、教育,创新发展非遗文化,对非遗资源要进一步挖掘、研究、阐释,系统化整理。要做好申报工作,力争更多非遗项目入选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大我市非遗文化的影响力。要做好非遗文化传承工作,让非遗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让我市大中小学成为非遗文化传承创新的新阵地,丰富学生人文知识,助力传播非遗文化,讲好茂名非遗文化故事。
文旅结合,让非遗文化绽放时代光彩。非遗是历史星空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凝结着匠人的灵气和才华与智慧,智者以手成艺,以艺谋生,茂名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塑造城市文化新形象,这是茂名非遗新时代发展方向,也是非遗活力的所在。我市要结合旅游文化,推广籺村、“非遗工坊”、“一村一品”等模式,挖掘“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内涵,开辟更多非遗文旅精品路线,融入5条样板墟和6个示范群建设,推动非遗文化和乡村振兴彼此赋能、相得益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冼夫人文化周”升格为文化节,推动非遗文化和旅游产业互促共荣。要结合非遗资源实际,深入挖掘非遗历史文化意蕴,赋予时代鲜活的内涵,打造更多非遗文化节,做大做强非遗文化这块“蛋糕”,擦亮我市非遗文化名片。
弘扬非遗文化,需要人人积极参与。要积极吸纳企业和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强化宣传推介,坚定文化自信,全面展现茂名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科学地、系统地管理好、保护好我们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遗产,使之根脉相续、永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