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毛勇强(市区)
关于阅读,这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有没有时间阅读?怎样阅读?读什么书?大凡谈到阅读,都离不开这几个问题。后两个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不是问题。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是否有时间阅读这个问题。
近年来,不少媒体经常宣传“现代人太忙,工作、生活节奏快”这类观点。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客观地分析。平心而论,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大潮涌动,有的地方节奏确实很快,例如广州、深圳和东莞等地。尤其是从事房地产业、建筑业和经商的等等,这些经理、老板们的确很忙。这很正常,如果他们不忙,企业、公司和他的手下就没有前途和希望了。但是,老板毕竟只是少数人。媒体上刊播的消息披露,我省也出现了一些慢市、慢县、慢镇,乡村就更不用说了。例如:山清水秀、地灵人杰、环境优美的梅州市,他们自称为慢城,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去享受慢生活。事实证明,工作、生活节奏快,只是一些地区一部分人,比如有些机关单位都是按部就班,上班下班很有规律,工作有时忙一点,有时闲一点,有的人即使在上班时间工作也是比较轻松的。更可喜的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劳逸结合,不再宣传早上班、迟下班,加班加点,更不提倡带病工作,也没有利用晚上组织政治学习,还提倡休工龄假等等。因此,可以说许多人的工作、生活是很有规律、很有节奏的。不少朋友对我说:晚上如果没有应酬,六点多钟已吃饱饭,一般12点才睡觉,这个时段很无聊。我对他们说:为什么不读书看报呢?由此看来,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节奏快”。
1984年春,因为工作需要,我被调到茂名市工作。后来,又几次被组织调动,先后在四个处级单位工作。虽然我长期摇笔杆子,有时确实很忙,但我并没有感到工作、生活节奏特别快。这些年来,我树立了“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的观念”,把阅读作为一种乐趣,受益颇丰。特别是调到市文联任职后,工作相对闲了,更加有规律了。因此,读自己想读的书(报),写自己想写的文章。不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和报刊,还写了一批报告文学、散文、随笔等,被各级报刊采用,还有的被人民网、新华网、中新华网、搜狐网采用。有的被编入各类专著,有的获得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奖励。2005年以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羊城晚报出版社和中国言实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我的报告文学、散文集《笑对人生》《故园情怀》《松林旭日红》《两手空空的“大富翁”》,使我尝到了阅读、写作的乐趣。如今我托改革开放的洪福,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对阅读和写作仍乐此不疲,觉得其乐无穷。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还是有的。”不管你是否从事工作、生活节奏快的职业,还是机关单位员工或者农民兄弟、打工仔、打工妹,只要正确处理工作和阅读的关系,科学地安排,合理地调节,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静下心来读一批书,每天坚持看报或上网学习,将使你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