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一
坚持制造业当家 挺起产业强市脊梁

兴茂平
中共茂名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的工作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奋力推进制造业当家,推动科技、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中配置,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茂名篇章。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更需要在实业为本、产业强市上展示新作为,更加需要营造、改善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环境。南方油城闻名遐迩,茂名依油而建,因油而兴,靠石化制造业起家、发家,也要靠制造业当家、兴家。一个拥有制造业的城市,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市委市政府支持制造业发展旗帜鲜明,措施有力。从强化招商服务,构建市招商委统筹、部门参与、市县联招“三位一体”的招商格局,到建立招商项目全周期管理制度,确保产业项目快落地早投产;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网上办、就近办、指尖办、马上办”便利办事平台建设,到建立“一企一策、一事一议”企业服务协商机制;从建立企业服务官制度,由主要领导挂勾对接重点企业帮助破解难题,到定期召开制造业座谈会,倾听企业诉求,回应企业关切,为我市制造业和其它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良禽择木而居,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劣,往往关系到能否顺利招商引资,关系到企业家在当地投资谋发展的信心,关系到市场主体活力能否充分释放,最终也会影响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企业是经济的细胞,稳经济首先要稳市场主体的预期,这既要靠扶持政策的真金白银,更要靠政府服务的用心用情。以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为例,从项目引进开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专班靠前服务,从项目报批到用地、用海、供电、供水,从专用道路、码头建设到施工物资供应、员工生活保障,无不及时破解难题消除障碍。自然资源、住建、商务、水务、公路、电力、通信等部门现场服务,为项目加快推进创造条件,从开工到建成仅用19个月,远超同类装置24个月的建设周期,创造了制造业转型的“茂名速度”。日前,这个建市以来投资最大的民营制造业项目首期工程已全面进入试车阶段,即将投入生产。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市委市政府对项目的全面支持和优质服务,让企业体验到好心茂名的魅力,证明选择茂名投资茂名是正确的,坚定了在茂名持续发展的信心。由此可见,企业在茂名投资发展归根到底要取得投资效益,实现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为企业排忧解难是对企业发展的最大支持,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强化资源要素配置,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堵点卡点问题,提供更加舒心更加放心的投资经营环境,正是坚持制造业当家的题中之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茂名突出制造业当家,要紧跟产业变革趋势,聚集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战略需求,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新的高度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首先,要发挥骨干企业作用,撑起制造业当家“顶梁柱”。骨干企业是稳经济大盘的主力军,是制造业产业链的链主与龙头。抓好大企业,服务大企业,要支持企业强筋壮骨,做大做强。同时要以企业发展为根本,巩固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引导企业以质量为王,聚焦主业深耕细作,提高在行业话语权和竞争力,从而发挥“榕树效应”,带动更多中小企,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其次,要咬住重大项目不放松。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项目兴,则制造业强,坚持制造业当家,应当全力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要持续布局落子,加快滚动谋划一批,推进实施一批,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当前要打好制造业“三场硬仗”:推动投资300亿元的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再造一个新时代茂名石化;确保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Ⅰ)顺利试产投产;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促进丙烯腈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建设茂名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力争两三年内打造一个绿色化工千亿级产业集群。第三,加快创新驱动,锻造茂名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制造业的成长壮大离不开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但最终要靠内生动力与核心竞争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应当打造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高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市一批骨干企业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等先进手段重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组织管理等,使老企业迸发出新的活力,这说明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传统制造业以创新为抓手转型升级与时俱进,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茂名石化以开发化工新材料和智能化高效率运转为突破口发展绿色化工和洁净油品,近几年企业效益与经济技术指标走在同行业前列,就是对此富有说服力的例证。以拥有核心竞争力为硬核支撑,才能在市场风云中挺进产业价值链高端,让茂名制造业在新时代彰显韧性,挺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