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阅读


◎梁军
  今年的几波疫情,以十一月初为甚。于是乎,线上工作的同时,决心读书以增智,并定下计划狠读。
  此前,平凹先生托人赠我《暂坐》,自然地有闲翻阅,书曰“南来北往,有多少人忙忙;爬高走低,何不停下坐坐。坐下作甚?喝茶呀。”初读还好,再读,当年废寝忘食读《废都》、深究所略若干字的读书冲动,竟以渐困了结,合上书本的同时却又不自觉地摸向了手机。还是抖音引人。
  岁月的那端,阅读曾是一种奢侈,是一种追求,是一种成长的营养剂。而今变俗了,着实惭愧。
  小时候,最喜欢翻阅书本。记事起,小人书乃至爱。家里穷,为了弄到一本小人书,日攒夜积,千方百计地弄些本金以图淘书之悦。幸好,堂哥毅很有创收之法,领我等拾玻璃、捡杂物、翻废铁,三部曲之下,往往获得除父母不定期给的零钱外的赚点。从供销社收购站变废为宝后,即揣上几毛几分,狂奔书店,速速买上心仪小人书。
  那时的农村,出勤工分的累积,总是填不饱众发小的饥饿,捉鸟、捞鱼、窑薯,偷条黄瓜,摘个杨桃……成了当年生活的“标配”。不轨的馋,我是不屑的。老家的邻屋是镇的财政所,其旁边有块自留耕地,每年种上甘蔗等经作,收获时,货车满载,正待榨糖。一次,众发小群起哄抢,狠狠地从装满甘蔗的货车上拉拔。此时镇上新华书店刚到新版小人书,我正沉浸书中,眼前的抢蔗情景,让我馋猫地向前……书本早已抛之脑后。因势单力薄,无论如何也奈何不了那甘蔗,任凭拔弄,就是坚实地扯不出……转而重拾图书阅之。终究,财政所的领导出面平息风波,众发小皆受鞭抽,痛着逃跑。我因爱阅读被领导表扬,奖蔗两根……瘦小的肩膀扛着沉甸甸的奖赏,在母亲满脸自豪的表情下快乐回家……此时的发小们,一哄而入,蔗头蔗尾,一扫而光……
  一天,镇上来了一拨县里的工宣队员,驻扎毗邻的财政所。老家沿河而筑,河道弯折,河水清澈,微风过处,岸边竹林婆娑起舞很是悦耳。幽静宜人的居家邻舍,平添了唱、跳、咏、吟的氛围,很新鲜、很好奇,内心很是向往、企盼交集、渴望疼爱,因此特别留心他们的行踪。但始终对县里来的“公家人”充满敬畏,敢望而不敢近。但生活还是要继续。比如,如厕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是邻居,母亲好客,屋后的茅房给工宣队员用。那时,城里人区别我等惯用竹篾之法,皆以书报等纸类完事。某日,工宣队员事毕,我也事急入之,但见弃丢着昭君出塞节章,隐隐约约的字里行间,浓重展现昭君别行、塞外飞雪、草原大汗……非常鲜活震撼。为了承接下文,次日,待工宣队员事毕,我快速蹲坑翻阅,如饥似渴地品尝文化“大餐”……上了初中,在学校的图书馆,终见《昭君出塞》原版,宫廷画师故意给昭君添上痣记而被皇帝气杀,心里竟觉痛快。不过昭君出塞造就的“沉鱼落雁”之美,那种意境伴随我很久很久。
  随着参考书本阅读的不满足,五年级时,同桌曹同学建议去高中部借书一读,信誓旦旦地说,时下的作文读本《春苗》,可提能以谋篇。信之。某日,待到下半夜,入了学校,我俩像蜘蛛侠似的拾级而上,闪门而入。翻、查、倒,让高中部的六个教室一片狼藉,直至天边泛起鱼肚白,依然无获而返。早上开课,众人皆惑,据说,公社的公安来了几趟,仔细遍查无果。我和曹同学心惊胆战好一段时间。后上初中,学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读书人窃书不算偷,方安心继续学业。之后的日子,阅读一发不可收拾,在被窝里通宵经历福尔摩斯的惊险、在数学课堂上偷读金庸武侠、基层挂职工作时也阅读了诸多现代散文精选……也因此付出了近视的代价。
  或工作或生活,阅读渐行渐远。为此,有段时间曾下决心重拾阅读。诸如,在朋友圈放言百日读书,设栏“夜读南怀瑾”N卷以增国学,也豪言通读“中国通史”以弥补理工男之短板,还壮语狠读曾国藩家书以悟警言……但终归毅力不达,断断续续。习近平总书记说,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我想,读书的春天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