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从“黄皮小镇”看振兴乡村产业的前景
罗本森(信宜)
据茂名日报全媒体报道,高州市新垌镇在工作队帮扶下,积极打造“黄皮小镇”特色新业态。全镇1.1万亩鸡心黄皮,今年产量约6500吨,产值约6000万元,实现了产量产值的“双增长”,有力推动品种多样化创新发展,探索发展黄皮食品、药品、化妆品“三品”经济,巩固“黄皮小镇”的产业地位。该镇的实践证明,种植黄皮等水果不仅有利可图,而且前景光明,除了荔枝龙眼等世界闻名的“大水果”之外,黄皮黑榄等“小水果”也可以培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茂名市是“水果之乡”,种类较多,且各有特色,恰似一座“富矿”,具有非常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值得深度发掘。而深度发掘水果产业必须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发展水果多样性,让“小水果”同样出彩。要加强“小水果”产品创新,让传统工艺、管理模式、营销方式跟上时代节拍,打造一批创新力强、品质优良、标准规范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质品牌,使其成功“出圈”,占领市场高地。
首先要把“小水果”做优做精。通过引进新科技,浇铸文化元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绿色”含量,推动区域化、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和规模化特色产业上台阶。必须坚持技术优先和市场化导向,用特色、绿色、名牌引领,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态势,增强产品吸引力,争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次要把“小水果”宣传做强做深。有好东西,没卖出去,卖不到好价钱,究其主要原因是宣传推介不到位。要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用好媒体及网络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开辟直播、短视频等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造势。要把握客户心理和需求,多从绿色、有机产品入手,做到精准宣传,有针对性推介,提升效果。积极邀请带货能力强、社会认可度高的网红,帮助各地“带货”,培养更多“乡村网红”讲好茂名特色、产品特色的故事,为推进产业化摇旗呐喊,推波助澜。
再次要把“小水果”销售做宽做广。让更多特色产品走出茂名,走向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要找准地域,找准人群,有针对性做好推广营销。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微商网红等借助电商平台,开展产品网上销售、大宗交易、委托代理、合同采购、订单农业等业务,形成产品上行体系。引导企业参加产品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建立专卖店、专卖柜,入驻大型商超和景区景点,提高产品的影响力,扩大销售面和交易量,提升总体效能和效益。进一步深化产业伸链融合,推进对外产业合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指引,从“小特产”切入,做优品、塑精品。要坚持文化、旅游与产业发展并举,全产业链整体推进,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将更多的“小水果”升级为乡村振兴“大产业”,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强化数字赋能、挖掘绿色潜能、增添蓝色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