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创新发展高凉美食文化


特约评论员 崔耀奇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报道,茂名市首届“高凉菜大师”评选活动自9月6日开启首场初赛以来,80余名来自全市各地的粤菜师傅,历经5场分赛区比赛以及复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最终共10名优秀选手脱颖而出,成为“高凉菜大师”和优秀厨师。我市通过举办“高凉菜大师”评选活动,弘扬了高凉美食文化,擦亮了“好心茂名”饮食名片,推进了高凉菜系建设。
  粤菜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高凉美食属于粤西菜式源头之一。高凉美食源自茂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粤西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广东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高凉菜的特点是原料新鲜,粗料精制,追求极致的原汁原味,以清炖、水煮、白切、隔水蒸为主要做法,追求清、鲜、香、嫩的效果。高凉美食贴近时代潮流,吸引各地食客前来尝“鲜”。近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工程,通过组织举办“高凉菜大师”评选活动,大力推进“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项目,将梅菜扣肉、盐焗鸡、盆菜等知名高凉菜式预制菜上线小程序商城,轻松一键下单配货到家。无论身在何处,热腾腾的佳肴都会送到你的餐桌,品尝到正宗的高凉风味。经过一段时期用心打造,高凉美食初露锋芒,声名在外,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道精美高凉菜品,均需匠心打造。制作美食,需要一颗匠心,就要坚守初心、执着专注,秉持赤子之心,摒弃浮躁喧嚣,在本职岗位上坐得住、做得好。这次“高凉菜大师”进入决赛的每一位选手,都有一颗坚守初心的匠心,用匠心做好菜,传承高凉美食,弘扬高凉美食文化。选手陈万成打磨精湛厨艺弘扬高凉美食,奉献的菜品《松仁香煎博贺墨鱼饼》是传承与创意的结合,是匠心独运的作品。选手梁海涛坚守厨师初心,自幼受身为厨师的父亲影响,对厨师职业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几十年打拼、磨炼,终于梦想成真,成为一名“总厨”。这次梁海涛凭他制作的“五谷有米猪”菜品进入“高凉菜大师”决赛。参赛选手戴滔,推广家乡美食,助力乡村振兴。他的创作总喜欢用新鲜的食材、讲究的刀工、精心的烹饪、用心的摆盘,这是戴滔对自己出品每一道菜的要求。可以说,每一位选手,都把爱好变成职业,让美食传播美好;用心传承高凉美食,匠心制作精品。
  守正创新,气象万千;开扬新道,不拘一格。创新是灵魂,是开拓发展高凉美食的动力。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发展动力。高凉美食制作,要做到专心专注、追求至精至善,将产品的每个细节都尽可能做到极致。高凉美食,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每一样菜品,都有原材料的要求,还有制作工艺及配方的“秘诀”。这次进入决赛的菜品既有传承的“踪影”,更有创意的突破。如有选手选取电白本地肥美鲜活的膏蟹,加上电白山区罗坑米酒,以姜糖提味,一道齐聚山海之味的“罗坑米酒焗膏蟹”,让人回味无穷。此次“高凉菜大师”评选复赛中,赖冠天以一道“金汤小米浸脆肉罗非”脱颖而出。他结合茂名得天独厚的罗非鱼食材,用创新的烹饪方法来浇灌这鲜美的罗非鱼,用简单的高粱小米,把最淳朴的米香融入到每一片鱼肉当中。虽然其中没有珍贵的食材,但是却用平凡的食材,创新了奇特的美味。笔者曾采访过霞洞豆饼制作的传承人,师傅说只有用霞洞的山泉水或井水,即选自霞洞浮山岭周围含碱性矿物质零污染水源,保持传统工艺制作,清水煮熟再经卤水浸泡出炉,结合传统与现代制作工艺,才能制成豆香浓郁、入口爽滑的霞洞豆饼。由此可见,高凉美食的制作,传承与创新,一样都不能少。
  匠心传承,创新发展高凉美食文化,我们正在路上。高凉美食文化是一座宝藏,值得挖掘、提炼,需要加大宣传推广。让我们一起擦亮高凉美食文化名片,助力我市旅游餐饮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