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共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指南
宋秀波
坚定信仰,即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化的指导地位。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开篇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对现代化转型问题的思考与中国的现实实践及文化传统形成了跨时代契合,这种契合性体现在对实现现代化转型的领导核心和推动力量的探索上。因此,诠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本质上是要诠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成功地推动中国伟大社会革命”,而“伟大社会革命”最终指向中国现代化转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首先就是因为促成了中国现代化转型进行中领导核心与依赖力量的确立与发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式的现代化才能实现。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的现代化从“被动的现代化”走向“主动的现代化”,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与在中国指导地位的确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苦奋斗和卓越探索,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因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达成共识,即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有什么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文中明确阐释了我国现代化的五大特点: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
由此可见,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我们在领导力量、价值取向、实现方式、发展理念和世界影响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领导力量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创的。价值取向上,资本主义现代化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发展成果仅会被少数人享有,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是由全体人民共享的,所以要基于规模巨大的人口,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方式上,资本主义现代化充满了“原罪”式的剥削与殖民,而中国式现代化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实现。发展理念上,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现代化的第一驱动要素是资本,而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政府和市场“两只手”都发挥作用,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世界影响上,资本主义现代化通过话语霸权来来构建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秩序,而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追求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
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是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我们要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依靠人民的现代化,是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从中国实际出发的现代化,是符合现代化一般规律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作者单位:茂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