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霞洞豆饼情怀
王平生
我是土生土长的电白霞洞人,对霞洞的豆饼情有独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那时食材匮乏、缺穿少吃年代,平时几乎很少有鸡鸭鱼肉打牙祭,咱们农家唱主角的食材就是霞洞豆饼。霞洞豆饼风味独特:一般有五香粉抹在豆饼表皮,捧在手上闻起来就香喷喷。记得那时不足十岁的我一次就吃了两只豆饼,让我终生难忘。
霞洞豆饼之所以别有风味,原因在于民间制作历来保持着传统工艺,当地井里清水煮熟后,再经过卤水浸泡出炉的豆饼,豆香十足,皮薄嫩滑,闻之食欲大振。
记得以前每当村里做木偶戏,晚上必有好几档蒸炸豆饼角的大排档,炸豆饼的油香味弥漫戏场内外。那时,虽然买一角豆饼角只需三五分钱,但父母也难以满足我孩童时的舌尖食欲,只好望着香喷诱人的豆饼角直流口水。后来到电白三中念高中时,即使囊中羞涩,也要从口袋摸出几分钱买来一块豆饼角慢慢地品尝品味,满足一下嘴瘾。
那时农民生活水平低,我亲戚家里进宅摆酒庆贺的主菜(唱主角的),竟然是霞洞豆饼炒白萝卜片。记得那天,全场喝喜酒的亲友竟然都说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豆饼混萝卜!
每年春节,父亲会用瓦煲文火慢慢炖豆饼和肥猪肉。从生产队里领来的猪肉里,挑选一些腩尾半肥瘦肉剁成小块,混和着切块下油蒸炸过的香喷喷豆饼小块,加一些陈皮、八角、小茴香等香料,用文火慢炖,当炖熟炖烂后,几百米远都可闻到香喷喷的豆饼和肉香味儿。瓦煲里不仅腩尾猪肉软香诱人,且豆饼的香味更加独特诱人。我记得那时我们年年过春节都吃着满嘴肥香的豆饼和猪肉,觉得简直是人间最美的享受了。我家有了过年煲腩肉加豆饼的传统,这好传统一直保留到改革开放后。
记得四五十年前,除了过春节能吃上香喷喷的霞洞豆饼之外,平时做圩巡(农民每过三天或五天圩期)吃一顿干饭,隔三岔五才吃上一顿美美的豆饼餐。当年我在乡村学校当民办教师时候,周末加餐都是豆饼加腩尾猪肉炖或炒。但咱们老师都打从心里一致认为,每天能吃上一顿美美的豆饼混肥猪肉美餐,就是幸福满满的生活。可是老师们满嘴肥油的豆饼猪肉餐,也只能周末才撮一顿!打一次牙祭而已。
后来,我由于上师范、读大学、工作调动被迫背井离乡,对霞洞豆饼的接触机会越来越少。每当回乡一趟,总是记挂着下洞豆饼,买来好几个香喷喷的霞洞豆饼带回去存放于冰箱里,供做菜时慢慢地品味。至今我家的冰箱急冻层仍然存放着好几个霞洞豆饼。据专家的说法,冻豆饼冻豆腐经若干时间的冷藏冷冻过后,内部组织松弛,吃之可减脂减肥。我一直都相信专家的经验,每次把买来的好几个霞洞豆饼,每个切成几小块存放于冰箱速冻,当作减肥的食材。每过一段时间,想起豆饼来,就从冰箱里拿出若干小块冻豆饼,和着五花肉或者茄子一起煲炖:每次享用着香喷喷的下洞豆饼炖猪肉就悠然而生满满的幸福感……
随时代不断进步,更高级食材比比皆是,但我总对霞洞豆饼情有独钟,且难以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