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螃蟹
■薛伟雄
我家在南海之滨,村前向东,越过一村爬过一坡便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村后向西,开门见水,与小海(内海)相连。生存在海边,趁(赶)小海是常有的事。与螃蟹打交道也是司空见惯。
螃蟹是甲壳类动物,其以甲壳保护身体,以两个有力的螯钳掠食与自卫,靠八条腿爪爬行或游泳。生存在海子里的螃蟹,一般是随着潮水涨落而进退。滞留在浅滩的螃蟹,有的是在石下挖洞居住,有的是沉伏在泥泞地里。
我们家乡海子里的螃蟹,人称青蟹,它与淡水湖的螃蟹有别。螃蟹有公母之分,公的肚脐呈三角形,母的肚脐是椭圆心形。螃蟹肥瘦是依季节而分。一般到了金秋菊黄时候,螃蟹是最肥的。母蟹结膏,称为膏蟹,其蟹黄丰腴,口感香醉撩人。而公蟹长肉,肉质饱满,肥而结实,吃起来清甜可口舌尖缠绵。
由于螃蟹味道鲜美,且经济价值高,赶海人一般喜欢捉蟹,即便被蟹咬得手破血流,也初心不改。捉蟹所带工具是有盖小竹篓一个,附带一些捆蟹水草,竹签一支(用来挖蟹洞),及其少许烟丝(以备蟹咬伤出血时用来止血)。
捉蟹首先要懂得找蟹窝。我远去的堂兄,曾是捉蟹高手。小时候他曾对我面授机宜,教我如何寻蟹窝。岁月虽然远去,可堂兄教我的方法,一直存在脑间。在泥地里沉伏的蟹,当潮水退去时,蟹窝呈现椭圆窝形,覆盖背壳的泥土隐约可见微小“牛脚印”,同时不管螃蟹如何伪装,它的一双眼睛总会露出来。至于在石底洞下隐居的蟹,如何辨别洞里是否有蟹,关键看洞口。倘若洞口有爬行痕迹或留下蟹粪便的,证明是蟹洞。洞口也是呈椭圆形形状,洞口越大说明里边蟹也大。
捉蟹也要讲究方法。对沉伏在泥地里的蟹,一般要找准方位,站在蟹的背后(以蟹眼为前方),以食指或中指用力按住牛脚印部位,同时拇指与其他手指左右分开,夹住蟹的两侧,然后提起用水草捆绑。对藏于洞内的蟹,先掀开石头,泥地则用手刨开周围泥土;若是硬地则用泥土堵死洞口,让蟹在缺氧状态下自行爬出来。见蟹则用泥土把蟹眼掩盖,然后捉拿。
螃蟹确实是一种营养价值特高而又香甜可口的美食。其做法有多种多样,姜醋糖酒焗或清蒸,皆由人口味。由于螃蟹性偏寒,如何煮食,都离不开姜醋做佐料。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被螃蟹咬伤左手虎口处,一直流血不止。也许是我鸡肠小肚,回家后我恨不得把那只螃蟹千刀万剐,或烈火烤烘。于是我将螃蟹煮熟,又拿来一块瓦片架着螃蟹用炭火烤烘,以此解恨。结果吃起来,那种味儿不但让舌尖缠绵,且下辈子我都不会忘记。
螃蟹确实让人喜欢。但它的劣性也让人讨厌。它不但横行霸道,尤其是那种嫉妒心理令人憎恶。记得小时候去捉螃蟹,如果是一个螃蟹放在竹篓里,若不盖好篓盖,马上爬走,如果篓子里装有几个螃蟹,即便你不盖好篓盖,也不用担心它逃跑了。这是因螃蟹嫉妒心理在起作用:当一只螃蟹想爬出篓外时,其它螃蟹马上将其拖拉回。意思是,如果我爬不出去,也要把你拉住,你也别想爬出去。现实生活中,也有一种螃蟹定律,折射出一种人性心态,即人与人之间,总是相互牵制,互相见不得对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