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芋扣肉


赵善超
  我的家乡化州市,位于广东西南部,鉴江中游,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阳光充足。河边的沙质土地,肥沃松软,种出的芋头持别粉糯,人们用来搭配油炸的猪腩肉,制成香芋扣肉,味道特别可口。
  这是母亲的拿手好菜,每逢亲朋好友来家里作客时,母亲总要做一道香芋扣肉招待他们,品尝之际,大加赞许。
  上世纪七十年代,普通人家一年半载难见荤腥,吃一顿香芋扣肉是一种奢望。母亲做的香芋扣肉,味道酥烂鲜香,入口即化,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四季皆宜,时常飘香在我的记忆里。
  当时,我们五兄弟姐妹正长身体,吃不饱而营养不良,导致面黄肌瘦。记得有一年中秋节,父亲领到了几斤肉票,凌晨四点多钟,就赶去食品站,前来买肉的人很多,父亲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才买到几斤肥瘦相间的五花肉。
  母亲可开心了,说这肉做香芋扣肉,口感特别好,今天让我们小孩子解解馋。
  我们欢呼雀跃,全程守在母亲身旁。母亲拿起猪腩肉,先热锅煎一下猪皮,直至焦黄,将毛发杂质刮洗干净,她说这样可以去腥。然后凉水下锅,加入姜片、黄酒,我帮母亲往灶膛里添柴禾,大火烧开,母亲拿铲子撇去锅里的浮沫。大约半小时后,母亲用筷子来测试,能轻松地插入猪肉内,就捞出来,捏一把牙签在肉皮上扎出无数个小孔,趁热抹上白醋和酱油,再涂一层蜂蜜。
  母亲倒掉锅里的水,加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把五花肉皮朝下放进去炸制,锅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油花溅出来,母亲赶紧拿盖子遮挡,以免烫伤。等到五花肉炸至金黄色,母亲才捞起沥干油,放入冷水里浸泡。锅里的油还在翻滚,母亲又把切好的芋头块倒入锅里,炸至焦脆微黄,盛出待用。
  五花肉已经浸泡好,被母亲切成厚薄均匀的片状,放在盆里,加入蚝油、酱油、盐、白糖、蒜末、豆腐乳、柠檬汁等,抓拌均匀,进行腌制。
  大约二十分钟后,母亲端来一个大碗,拿一片扣肉夹一块芋头,皮朝下装好,放入铁锅的蒸笼内,用大火蒸煮,随着锅里水温上升,锅沿周围有大量的雾气弥漫开来,灶房里飘散着浓浓的香芋扣肉味,勾起我们肚里的馋虫,让人垂涎欲滴。
  蒸的时间有一个小时吧?我们觉得太漫长了,终于等到熄火。母亲把蒸碗拿出来,倒扣在盘子里,香芋扣肉就做好了。
  我们兄弟姐妹五人,早就迫不及待,当母亲将香芋扣肉端上桌,立即夹起一块,不管是肉是芋,直接送进嘴里,烫得舌头直哆嗦,那种大块朵颐的感觉真过瘾!咬一口,满嘴流油,口感润滑,嫩、粉、香、糯交织在一起,回味绵长。剩下的汁水,每人分一勺拌饭吃,味道也鲜美极了!
  母亲看到我们几个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打心里感到欣慰,露出会心的笑容。她和父亲只是尝尝味道而已,却舍不得多吃!
  后来,我们兄弟姐妹相继长大成人,出外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吃肉再也不用排队购买了。老百姓餐桌上菜肴不仅营养丰富,而且饮食结构也与时俱进,花式繁多。但我们无法忘记母亲做的香芋扣肉,和那满屋流香的情景。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独具地方特色的香芋扣肉,被传承了下来,每逢年节,我们兄弟姐妹回到化州相聚,为了不让母亲辛苦,直接在饭店买现成的,摆上餐桌,也是色香味俱全。一家人吃得开心,其乐融融。
  香芋扣肉——这道家乡名菜,滋养我们的身体,温暖了那些过往的岁月,它将继续发扬光大,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