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防骗宣传


罗本森(信宜)
  近年来,防诈骗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也成为老百姓忧虑的问题。由于城市加大整治打击力度,秩序大有好转。但农村却成了薄弱环节,诈骗团伙把目标对准了农村防诈骗能力较差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利用电话欠费、退费、中奖、法院传票、银行转账、高额回报集资等手段,通过电信网络,或直接到现场推销保健品、药品,骗取农民血汗钱,危害群众利益。
  农村出现这些现象,一方面是一些村民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淡薄,对犯罪手段辨别能力不足,维权能力弱,易成为不法分子盯上的目标。另一方面是农村广阔,宣传监管工作存在难度、相对滞后。因此,在依法打击诈骗犯罪分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声有色的反诈骗公益宣传活动,让防范诈骗知识进入家家户户,多给中老年为主的人群上好防骗课,向他们讲解诈骗常见类型、惯用手法、作案方式等相关知识。促使群众擦亮“识诈”慧眼。同时为群众详细介绍“国家反诈中心”APP功能、特色及优势,“手把手”帮助群众下载,提醒群众遇到电信网络诈骗时的正确处置方式,夯实每个人的心理防线,提高社会公众识骗、防骗、拒骗的意识和能力。教育群众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守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轻信、不贪心、不透露、不随便转账。遇事及时与他人沟通或向公安机关报案,不给诈骗分子布圈设套的机会。
  教育群众保护个人信息,就是保障村民合法权益。要落实监管机制,给村民投诉举报、维护权益提供便捷。注重推广反诈软件等新技术,帮助村民提高防骗意识、提升防骗技能,从根源上降低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只有筑牢防火墙,形成标本兼治的合力,挤压电信诈骗违法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才能有效遏制诈骗案件的发生,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